词条 | 死亡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死亡率mortality衡量杀虫剂毒力或药效大小的基本指标。指用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总个体数的百分数。计算公式为: 受试生物种群经药剂处理后的死亡百分数反映了药剂的作用效果,但是,受试生物种群常因个体生活力弱或天敌寄生、感病等原因,在试验期间往往有自然死亡个体,因此,药剂处理组的死亡虫数也包括了自然死亡数,应设立空白对照加以校正,以消除自然因素对药效的干扰,一般采用阿博特(W.S.Abbott,1925)提出的公式求校正死亡率。公式为: 上述公式,只有当自然死亡与药剂所引起的死亡无关时,自然死亡率在20%以下才适用;如自然死亡率已经超过20%的,处理组的死亡率不可采用。 死亡率见“人口学”中的“死亡率”。 死亡率又称“总死亡率”。表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死亡频度。常以1000人口为基数计算,时间单位为一个日历年。可按性别、年龄、职业或疾病分别计算死亡专率。 参见“人口学”中的“死亡率”。 死亡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说明该时期人口的死亡强度,通常用千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死亡率见“流行病学”中的“死亡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又称粗死亡率。因某种疾病死亡的动物头数占某种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它能表示该病在畜群中造成死亡的频率,但不能说明传染病发展的特性。仅在发生死亡头数很高的急性传染病时,才能反映出流行的动态。但当发生不易致死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等)时,虽能大规模流行,而死亡率却很小,则不能表示出流行范围广泛的特征。因此,在传染病发展期间,除统计死亡率外,还应统计所有发病的家畜(发病率)。死亡率用下列公式表示: 死亡率又称粗死亡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1999年中国全国人口死亡率为6.46‰,比上年下降了0.04个千分点,其中市镇人口死亡率为5.51‰,比上年上升了0.2个千分点,乡村(包括县)人口死亡率为6.88‰,比上年下降了0.13个千分点。2002年全国死亡人口821万人,死亡率为6.41‰。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