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比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比例

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相互之间尺寸数量间的变化对照,都存在着比例。适度的尺寸数量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例如“黄金比例”是比较典型的。

比例bili

绘画所描绘对象的各个部分彼此之间的匀称性和一定的对比关系。就幼儿绘画而言,由于幼儿心理水平的局限,缺乏综合的观察能力,不具备空间透视方面的知识,也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思维活动能力。所以,在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经常是从直观的感觉出发,不能如实地、准确地表现各个所描绘形象彼此之间的相对大小及其相互关系,即不能处理好比例关系,常常出现前小后大的颠倒现象。幼儿绘画造型的夸张性便是其中一例,时有主观夸大某一部分的形象,造成了整体构图上的比例失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途径给幼儿予正确引导,比如,经常引导幼儿观察实物的相对大小关系,从而改变这种情况,使幼儿逐渐感受到物体正确比例关系的和谐美。


比例bili

指事物各部分彼此之间的对比关系。比例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我国木工祖传的“周三径一、方五斜七”的口诀,就是制作圆形和方形物体的大致比例; 古代画论中所说的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则是历代画家的经验之谈。万事万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因而关于形体的比例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所说的“匀称”,就包含一定的比例关系。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比例和美联系起来,认为“黄金分割”律最能引起美感。实际上,这种比例只是许多美的比例形式中的一种。比例失调,便会丧失形式美。比例的运用, 必须服从于实际的目的需要。

比例Bili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例如100:2=50:1、2/3=4/6都是比例。当两个比a:b和c:d的比值相等时, 就说四个数a, b, c, d成比例。在比例a:b=c:d中, 四个数a, b, c, d依次叫做比例的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和第四项。其中第一项和第四项(即a和d) 又叫做比例的外项, 第二项和第三项 (即b和c)又叫做比例的内项。如果比例中的两个内项相等,那么,这样的内项就叫做两个外项的比例中项。即在比例a:b=b:c中, b就是a和c的比例中项。
应当注意的是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比是由两个数组成的,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比只有两项;比例是由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成的等式,表示四个数之间的关系,比例有四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比例的四个项都不能是零。


比例Bili

物象之间的大小关系,物象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人对自然界中各种物象的大小关系,经过长期观察比较,得出了大体一致的比例观念。例如,我国对人体比例为七至七个半头长,并总结出“立七坐五盘三半”和五官比例为“三停五眼”等比例口诀。素描的第一步定位落幅,就是确定画纸与图形大小的比例关系和图形之间的大小、位置等比例关系。画物象的形,即打轮廓时,物象自身各部位比例及物象间的比例的把握,对画“准”是十分重要的。比例画得准,形象才真实。因此,锻炼眼睛的观察能力,首要的是对比例的敏感性。写生确定比例,是从大到小,即从大的比例关系确定开始,逐步转入局部小的比例关系。


比例Bili

在工艺美术设计中,指造型或装饰的各部分之间的尺寸长短和大小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相互的尺寸数量间的变化对照都存在着比例关系。适度的尺寸数量的变化和差异,可以产生美感,正如“数的合理可以构成美”一样,黄金比例就是比较典型的例证。在实际生活中,优美的比例也未必都是计算出来的,而是靠感觉和经验来确定的,更何况对优美的比例的欣赏标准也在不断变化,重要的是要不断分析比例的变化,提高对比例的感受能力,从而更好地在设计中处理比例关系。

比例

又称“比例尺”。将物体绘成图样,当需要缩小或放大时,其在长度上缩小或放大的倍数。比例一般应在图上注明,如比例1:2表示图形上长度按实际尺寸缩短一半,比例2:1则为放大一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