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比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36 比喻义指词由比喻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是对本义而言。假如“崩”,《说文解字》说: “崩,山坏也。”本义是山倒塌。古代统治阶级把天子的死说成像大山倒塌一样的变异灾难,“崩”就产生出专指皇帝“死”这样一个比喻义。又如“铁”的本义是指一种坚硬的金属,由此而产生“坚强”(铁人),“确定不移”(铁的纪律)等比喻义。再如“担子”有“责任”的比喻义,“帽子”有“罪名”或“坏名义”的比喻义。比喻义是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意义,跟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分别。比喻义是已经成为新义固定下来了,比喻则是临时性的运用,词义并没有发生转变。 比喻义biyuyi通过词的打比方的用法产生出来的引申义叫比喻义。比如,“包袱”的基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后来用它来比喻一种“负担”,“包袱”一词就产生了“负担”这个引申义,这是通过比喻用法产生的,是比喻义。词的这种比喻义和修辞上说的“比喻”手法不同,词的比喻义已经成为词义中的固定的东西,在使用它时已经觉不出它是一种比喻了。一般修辞上的比喻不是这样,它们原来的词义并不因比喻而改变,并不产生出一个新的义项。词的比喻义的恰当使用,能把抽象事物或道理说得生动形象而深刻。 比喻义由基本义的比喻运用而产生并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如“目光短浅”是“近视”的比喻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