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奇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毛奇龄1623~1713字大可,号初晴,又号西河。浙江萧山人。清代学者和作家,诗、曲、文均佳。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并参加修 《明史》。康熙二十四年,乞假归田,不再做官。毛奇龄精于经学、史学及音律,又善写诗词散文。其诗初学唐诗,后来又靠近南北朝齐梁时代诗风。其论诗主张以“涵蕴”、“不着 际”见“难”,以“能尽其才”为妙;大抵尊唐抑宋,甚至指责苏轼。毛奇龄的诗显示了他的丰富学识和才情,但是内容比较狭窄和贫乏,多应宴游之作。毛奇龄的词、骈文、散文也写得好,自成一家。毛奇龄一生著述甚多,其著作《西河合集》有400余卷,其中文119卷、诗50卷、词7卷,另有《诗话》8卷、《词话》2卷。 毛奇龄1623—1713清文学家、经学家。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等。长于考据。所作《四书改错》对朱熹《四书集注》有所抨击,不守宋儒学统。文擅骈散,诗词亦工。《西河诗话》、《西河词话》为诗词纪事及评论之作。有后人所汇《西河合集》一百一十九卷。 毛奇龄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末廪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后引疾归里,一心著述。以经学傲睨一世,阮元推他对乾嘉学术有开山之功。亦工诗,善骈、散文。著述甚富,后人编为《西河合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