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北抗日义勇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北抗日义勇军Dongbei kangri yiyongjun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部分爱国军队组织的抗日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人民和部分爱国军队,自发组织了抗日武装,进行抗日游击战争。这些武装主要有东北军的旧部,如黑龙江的马占山、苏炳文部队,吉林的李杜、丁超部队,辽宁的唐聚五等部队;东北军旧部与民众结合组织的部队,如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邓铁梅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等;一些农民自发组织的大刀会、红枪会等;还有一些倾向抗日的地主武装。这些抗日武装,在当时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到1932年底,东北抗日义勇军曾发展到30多万人,他们战斗在黑水白山之间,曾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他们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特别是东北军旧部改编的义勇军,情况复杂,内部矛盾重重,因而到1933年,这些抗日武装大部分溃散。其中有一部分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后来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抗日,东北各地人民和国民党一部分在东北的爱国军队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通称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来义勇军大部溃散,一部分接受共产党领导,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一部分。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北军民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协助下,由爱国的东北军官兵和工人、农民、学生群众及地方民团、保安队、警察、红枪会、大刀会、山林队等,组成了许多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部队,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到1932年夏秋之际,兵力发展到30余万人。分别在辽宁南部、西部,吉林东部、黑龙江嫩江等地区进行抗战。后因国民党南京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束缚和内部弱点,于1932年冬至翌年春,大部分退入苏境与关内,军部仍在东北各地坚持斗争,其中一部分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