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族同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民族同化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其民族的本质特征成为另一民族的现象。包括自然同化、强迫同化两种。自然同化是指较落后的民族在与较先进的民族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吸收了先进民族的特点,同时丧失其民族的特征,从而变成了别的民族。自然同化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自然形成的,不借助于暴力、特权等强制手段。它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历史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强迫同化是指统治民族利用强制手段使被统治民族改变其民族特征。这种政策是与历史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因而会受到被统治民族的反抗。 民族同化一个民族(或其部分)失去本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民族的现象。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分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在长期密切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中,发展落后的民族受先进民族影响、自然而然地吸收先进民族文化,逐渐改变、直至最后完全丧失本民族特征,变成另一民族的自然同化,是历史的进步。而一个民族用暴力或特权强制别的民族改变自己的民族特征而成为它的一部分的强迫同化是反动的。前者是自愿的;后者则是以被同化民族的痛苦和牺牲作代价的。 民族同化一个民族或某一部分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与其他民族长期接触,因此而改变其民族特征,成为另一民族的现象。它是从民族产生以来,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的历史现象。民族同化在历史上有两种,即强制同化和自然同化。前者是一个民族用暴力或强权强制的手段使别的民族放弃自己的特征而成为它的一部分,它是以被同化民族遭受巨大痛苦和牺牲为代价的,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后者是不同民族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逐渐在经济、文化、语言、宗教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而出现的民族间的同化。一般是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所同化,这种自然同化有着积极的进步作用。 民族同化指一个民族失去本民族的部分或全部特点,接近或成为另一个民族。历史上的民族同化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被统治民族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同化于统治民族,例如突厥统治高昌王国后,将突厥公主嫁给高昌王为妻,通过长期的影响,使高昌王国的汉族人改变了自己的语言和生活习惯,讲突厥语,将长发辫成几根长辫,披在脑后,穿左衽衣服等等,这种现象叫“突厥化”。西突厥长期统治下的西域,这种“突厥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西域古代有个部落,名叫“多览葛”,它原是鲜卑人,在突厥汗国统治时期,它比较彻底地“突厥化”了,后来成为一个突厥部落。在回鹘汗国统治时期,它又彻底“回鹘化”了,后来又成了回鹘部落,现在已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部分,被称为“多浪人”。另一种情况是落后民族长期与先进民族生活在一起,学习和吸取先进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改变了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逐渐同化于先进民族。例如元朝的蒙古人,清朝的满族人,到了元末和清末,有很大一部分人即已同化于汉族了。 民族同化指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了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的一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根据民族同化变化的原因、手段、过程、性质,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的变化过程,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自然同化,是指各民族在长期交往和相处中,互相影响。如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审美意识等等都极其自然的发生变化,甚至改变了本民族的特征,在自愿选择、自然适应的过程中变成了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民族同化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因受另一民族影响而失去原有的民族特征变成另一民族的一部分。历史上有两类性质不同的民族同化, 即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不同, 它有两个特点:(1)民族同化只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变成影响它的民族的一部分。被同化的民族(或其一部分)虽然消失, 但影响它的民族依然存在。(2)民族同化是单方向的变化。如甲民族变成乙民族,民族同化即告完成。而民族融合则是一切民族差别都消失并形成一个共同的整体。 民族同化民族同化的问题,即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民族同化有强迫同化(暴力同化)、自然同化(非暴力同化)之分。强迫同化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民族征服统治另一个民族,强迫被压迫民族放弃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即用强迫手段消灭其民族特性,达到同化的目的。强迫同化往往激起民族反抗,甚至武装对抗,造成民族隔阂与对立。自然同化是文化落后的民族被文化发展较高的民族所吸引,产生改变其落后文化,追求较高文化的要求,经过长时间交往和共同生活,而丧失其民族特性,成为较高文化的民族。这是进步的现象。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强迫同化,主张自然同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