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族资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91 民族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一般指中小私人资本。在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一部分商人、官僚和地主,引进外国设备和技术,开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加上少数工场手工业,形成了中国民族资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发展较快。但在国民党统治的20多年中,民族资本发展缓慢。据解放初期的统计,全国私人资本的工业企业仅有12万余户,职工164万余人。中国民族资本基本上代表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组织了社会商品生产,比封建经济具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由于它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它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但民族资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十分软弱,它在技术设备和原材料方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又常常依靠反动政权和封建势力加强对工人、农民及其他小生产的剥削,因而它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采取了保护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对它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它进行了和平赎买,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民族资本minzu ziben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一般为中小资本。早期通称商办企业,以后又称为民族工业。辛亥革命后,我国民族资本获得初步发展。以后,一直发展缓慢,且规模狭小,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他们之间存在矛盾和斗争。民族资本在技术、设备、原材料上以及资金融通和产品运输上,对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依赖较大,这反映了民族资本的先天软弱性。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剥削劳动者和阶级对抗之上的。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成份。它的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社会化和国家现代化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同时,民族资本是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压抑下求生存和发展的,它的发展,与当时中国人民要求经济独立和政治民主的愿望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1953年起开始对它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基本完成,原来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民族资本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民间商人、地主或一部分官僚投资生产、流通领域的资本。在旧中国,民族资本有一定的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但是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在许多方面还与外国帝国主义资本和国内官僚资本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从1872年南海商人陈启沅自海外归来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起,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相继投资近代工业,逐渐形成中国的民族资本。1872—1894年,一共办了100多个民族资本近代企业,资本额约计2089.3万元。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机器缫丝业、机器轧花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业、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采矿业以及电灯、自来水等行业。甲午战争后,在 “设厂自救”的社会舆论要求下,民族资本开始有较大的发展。1895—1913年新设厂家594家,资本总额12029.7万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又得到进一步发展。1916—1918年新注册厂家374个,资本共7463.3万元。1918—1927年间,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不少民族资本家利用大好时机扩大生产,民族资本力量更加壮大,出现 “面粉大王”、“纺织大王”。1927—1937年民族资本呈现曲折发展的状态。其中1927—1930年有所发展,特别是纺织、缫丝、卷烟等轻工业的资本占整个工业资本的44%;1931—1935年,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而发展停滞; 1936—1937年又获得再发展,新设厂家193家。但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摧残以及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使得民族资本几乎陷于破产的境地。据解放初期统计,全国共有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企业12万余户。投资较多、规模较大的资本集团有: 拥有9家纱厂、12家面粉厂的荣氏资本集团,拥有3家纱厂和10余家贸易、金融业的郭氏集团,拥有火柴、毛纺、水泥、煤矿、银行等10个企业的刘鸿生资本集团,以及水利化学公司、久大精盐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大中华橡胶厂、民生轮船公司等。 民族资本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是一种区别于官僚买办资本的中小资本。代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在国民经济中一般不占主要地位, 但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争取民族经济的独立具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 往往一方面受国内外垄断资本的压迫和排挤, 一方面又依赖于外国垄断资本。中国的民族资本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形成, 至二十世纪初叶得到较快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已通过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