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气象卫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气象卫星qixiang weixing指专门观测气象的人造地球卫星。1960年4月1日,美国首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从而把先进的航天技术,引进到气象科学领域。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颗气象卫星和数以千计的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来自卫星遥感探测到的云图及气象要素变化资料,成为做好天气预报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气象卫星用于气象探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在空间一定的轨道上,利用本身携带的各种气象仪器,从地球大气以外的空间遥感来自地球大气系统的电磁辐射而实现气象观测。利用不同的技术可以探测到许多气象要素和大气现象,并将探测结果用无线电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同时卫星可作为通讯中断站,转播各种气象资料。按运行轨道,气象卫星可分为两类;1.极轨卫星(又称“低轨卫星”),取太阳同步轨道。2.静止卫星(又称“高轨卫星”),取地球同步轨道。 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从外层空间对地球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卫星。所获信息可用于天气预报、气象研究、环境与资源研究等方面。气象卫星采用极地轨道或静止轨道。极轨气象卫星以美国的NOAA气象卫星为代表,其平均高度为830 km,采用近太阳同步轨道,一日两次对某地进行观察。静止卫星定位于东经140°,赤道上空35 800 km处,有红外、可见光两个通道,传送地球圆盘全景图。 气象卫星探测云及大气物理状况的气象专用卫星。极轨卫星,轨道通过两极上空绕地球飞行,高度600~1500 km,倾角81°~103°,每隔12 h可得一次全球资料;同步卫星,因绕地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相同,所以同步卫星又叫静止卫星,高度35800 km。1958年美国发射携带气象仪器的卫星,1984年各国陆续发射了100多颗气象卫星。中国1988年9月7日发射Fy—1极轨气象卫星,1990年9月3日发射第2颗Fy—1极轨气象卫星;1997年6月10日发射Fy—2同步(静止)气象卫星,在105°E赤道上空,高度35800 km。 气象卫星用来观测和研究气象的一种地球卫星。利用地球卫星观测气象,可以克服地面上的各种限制,提高预测预报的效能。卫星升到太空,居高临下,绕地球运行,可以俯览全球,对气象进行全球性的监视,精确地测量到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气象数据,如雨量、温度、云量、水分和湿度等方面的丰富而完全的资料,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掌握气象变化的全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