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污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水污染

主要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质和底质的理化性质或水生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使用价值的过程。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由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水引起的污染。与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直接相关。可按污染物的性质、污染源和受污染的水体等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类型。测定水污染通常以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程度为标准。公认的水污染物共有六大类:病原体、生化需氧量、矿质营养元素、有毒物质、酸化作用、热废水(如核电站冷却水)。控制和治理水污染,关键在于弄清污染类型和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病原体污染主要是利用氯等对城市污水和家庭用水进行消毒处理,但要对地表径流进行消毒,则由于费用太高,难以有效进行。要降低生化需氧量,可建立蓄水池将污水蓄积,培植淤生植物,使水中含氧量增加后再排放出去。治理氮磷类污染,最有效的方式是调节生产(如生产不含磷的洗涤剂)和限制化肥等的使用,此外,对废水进行一些特别的处理也可将其清除掉。要对有毒物质进行控制,单靠防止其进入水中是不够的,还必须在生产中早作调整。对不同的有害物质需要在生产中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控制,对聚氯联苯一类应在其生产地采取严密控制措施,防止扩散,对铬、铅等有用物质可加以回收利用,对某些有毒物质,如氯化物,可在生产中使用无毒替代品。对城市和工业废水通常是先蓄积起来,再逐步加以处理。对于酸化,只要限制氮磷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量,即可有效加以防治。要防止水温剧变,只能通过空气冷却的方式,使热散失到大气中去。加拿大有极丰富的淡水和海水资源,但少数地区(如萨斯喀彻温省和艾伯塔省南部地区)也面临着缺水危机,而且全国水污染情况也较严重(如五大湖区)。由病原体、生化需氧量和废热造成的水污染相对而言较易治理,但水质老化和石油泄漏治理起来就比较困难;而水一旦酸化和毒化后,就再也不能彻底净化。因此,全国各级政府都逐渐将治理水污染的重点放到对有害物质的严格控制以及对污染进行早期测定和防治上。

水污染

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黄河水体,引起水质下降、利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黄河流域废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80年代初年排放污水21.7亿吨,90年代初已近33亿吨,10年间约增加50%,河流水污染日趋严重。1994年,根据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监测水质,在黄河干支流12550千米的河长中,属Ⅰ、Ⅱ类优良水质的河长1750千米,占14.0%; 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河长2160千米,占17.2%; 水质较差的Ⅳ类水河长4280千米,占34.1%; 水质很差的Ⅴ类水河长2010千米,占16.0%; 基本失去水体功能的河长2350千米,占18.7%。与80年代初相比,Ⅰ类、Ⅱ类水质的河长下降了42.8%,Ⅲ类、Ⅳ类、Ⅴ类水质的河长分别上升了7.2%、24.7%和10.9%。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对1995年~1998年枯水期(从上一年11月至当年的6月)的水质类别进行了统计分析,除1996年黄河来水较多水质较好外,其他年份黄河干支流的污染都在加重。1995年,全流域Ⅰ类至Ⅲ类水占38.4%,1997年锐减为13.8%; Ⅳ类水由1995年的36.3%,上升为1997年的64.8%。干流变化更为明显,1995年Ⅰ类、Ⅱ类、Ⅲ类水占53.5%,1997年减为15.7%,1998年为19.7%; Ⅳ类水1995年是46.5%,1997年是80.8%,1998年是77.0%;1995年干流Ⅴ类、超Ⅴ类水为0,到1998年已为3.4%,1999年1月黄河中下游水质严重污染,龙门以下黄河干流水质全部是Ⅴ类、超Ⅴ类水,失去水体功能。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黄河流域发生的较大污染事故有东平湖死鱼、金堆城铒业公司尾矿库泄洪洞塌陷、准格尔煤田堆渣场垮坝、兰州石化公司含油废水泄漏、兰州西固热电厂2号燃油罐重油泄漏入黄、山东平阴县鲁雅制药厂排污事件等。水污染造成饮用水变质,人畜疾病增加; 耕地板结、盐碱化扩大; 一批企业,尤其是印染、食品等轻工企业,由于水质恶化而被迫改用深层地下水或停产; 有些河段鱼虾绝迹。每年水污染给工农业生产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1999年1月黄河中游小浪底库区水质严重污染,白色的泡沫覆盖在褐色的水上,触目惊心。这次污染直接影响到下游三门峡市、新乡市、济南市水厂全部停止取用黄河水,郑州市、开封市也减少了供水量,引黄济青工程也停止向青岛供水,水污染引起了一连串恶性反应。
黄河流域废污水和污染物产生量,主要来自湟水、大黑河、汾河、渭河、洛河、大汶河等6条支流和干流刘家峡至花园口区间,占流域总量的65%以上; 更集中于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宝鸡、咸阳、西安、洛阳以及郑州(花园口)这11个大、中城市河段,占流域总量的55%左右。因此,黄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应是6条支流和干流的城市河段,重中之重是11个大、中城市河段。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1)黄河水资源十分匮乏,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仅居全国七大江河第四位。水资源小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水环境容量十分有限,极易遭受污染。同时,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却相当高,水资源利用率达53%以上,由于河水大量外引,无疑降低了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2)一些大中城市均傍河而立,工矿企业也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据1993年对1600多个入河排污口实测,废污水年入河量为32.7亿立方米,由此推算全流域废污水年排放量50亿立方米左右。(3)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废污水处理能力较低。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铝、矾等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所以重污染企业较多,且大多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原材料消耗量大。万元工业产值废污水排放量80年代初平均为430吨以上,90年代初虽有大幅度下降,但与1980年相比,仍在220吨左右,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约高出1/3。同时废污水处理率不高,80年代不足20%,目前还不到50%,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大。流域内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随暴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往往携带大量氮、磷等元素,影响河流的水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