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周列国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周列国志

长篇小说。清蔡元放改编。二十三卷,一百○八回。描写列国故事的平话。始于元代。明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传加以改编,删去若干民间流传故事,艺术上亦有明显提高,成一百○八回,更名《新列国志》。元放名奡,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秣陵(今南京市)人。传至元放,始定今名。一九五五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冯梦龙《新列国志》对蔡氏改本进行校勘,删去评语、夹注和读法、序言等,仍名《东周列国志》,题为“冯梦龙、蔡元放编”。故事起于周幽王被杀,平王东迁洛邑,终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包括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之历史。所叙人物和故事情节,均取自《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等。揭露、鞭挞统治阶级的残暴、荒淫、昏聩,赞扬忠贞、勇敢,有才能的将相以及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反映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及人民的苦难。结构严谨,人物个性鲜明,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生动流畅。但也宣扬了愚忠、愚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有星聚堂本、义合斋本、咸丰四年(1854)汉口森宝斋珠墨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排印本等。

《东周列国志》dongzhou lieguo zhi

清代长篇小说。是用浅近文言写成的春秋战国时代“列国”的故事。明代嘉靖、隆庆间余邵鱼根据元代以来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编成《列国志》,分为八卷,从“苏妲己驿堂被魅”写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全书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梦龙根据史传对它进行修订,删去了与史实不合的部分和周宣王以前的一段历史,成为108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秣陵(现南京)人蔡元放又对此书作了一番修润,加上序、读法、评语和注释,因为写的是宣王以后的事,故名之为《东周列国志》,20卷,108回。蔡元放,名奡,号七都梦夫,又号野云主人。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的《东周列国志》又作了某些校正,取消了评、注、读法、序和分卷,署“冯梦龙、蔡元放编”。
这部小说起于周宣王滥杀臣民,止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全书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是根据《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的记载,又采用《吴越春秋》等先秦传说故事作补充,按时间顺序串连起来,加以敷衍,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演义小说。
小说对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荒淫给予比较深刻的揭露和讽刺,谴责了贪婪、奸诈的佞臣,赞扬了那些忠心为国、深明大义的王侯将相以及机智果敢的豪侠。其中有不少富有深刻意义的篇章,如《卫懿公好鹤亡国》等。书中每个故事独立成篇,而又相互关联,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描写也比较鲜明生动,用三笔两笔便能勾勒出人物情态。但小说的线索稍显繁复,内容上所宣传的“愚忠”、“愚孝”观念也削弱了其思想意义。

东周列国志

清代长篇小说。是用浅近文言写成的春秋战国时代“列国”的故事。明代嘉靖、隆庆间余邵鱼根据元代以来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编成 《列国志》,分为八卷,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梦龙根据史传对它进行修订,删去了与史实不合的部分和周宣王以前的一段历史,成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秣陵(今江苏省南京)人蔡元放又对此书作了一番修润,加上序、读法、评语和注释,因为是写宣王以后的事,故名之为《东周列国志》二十卷,一百零八回。蔡元放,名奡,号七都梦夫,又号野云主人。小说起于周宣王滥杀臣民,止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全书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百多年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是根据《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的记载,又采用《吴越春秋》等先秦传说故事作补充,按时间顺序串连起来,加以敷衍,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演义小说。小说对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荒淫给予比较深刻的揭露和讽刺,谴责了贪婪、奸诈的佞臣,赞扬了那些忠心为国、深明大义的王侯将相以及机智果敢的豪侠。书中每个故事独立成篇,而又相互关联,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描写也比较鲜明生动。但小说线索稍显繁复,内容上宣传的“愚忠”、“愚孝”观念也削弱了其思想意义。

《东周列国志》Dongzhoulieguozhi

是一部演述春秋战国故事的长篇历史小说。明代余邵鱼撰辑先秦故事,编写一部《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又依据史传,对该节重加辑演,写成一百零八回的 《新列国志》。清乾隆时蔡元放再对冯书作部分修订,并加上大量评语,易名《东周列国志》。近二百年来流行的就是蔡的修订本。小说大体取材于历史著作, 又以先秦传说作为补充。全书以春秋时期五霸迭兴,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为主要线索,在广阔的范围内,形象地再现了从周平王东迁洛邑到秦始皇统一天下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生动地叙述了各国之间纷纭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多方面地表现了这一特定时代的道德观念和民风习尚, 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儒家的贤人政治思想和民本思想,是贯穿全书的根本思想。作品反复强调,一个国家要想国运昌盛,创立霸业,甚至统一天下,关键是要国君英明,辅臣贤能,要改革政治,爱护百姓。如齐桓公、管仲,晋文公、赵衰、狐偃、狐毛,秦穆公、蹇叔、百里奚,楚庄王、孙叔敖,越王勾践、范蠡等,都是作者所称赏的明君贤臣。同时,作品也揭露和鞭挞了昏庸腐朽、荒淫无耻、残暴害民的无道之君和助纣为虐的奸佞之臣。如筑台纳媳的卫宣公,兄妹淫乱的齐襄公,好鹤亡国的卫懿公,君臣纵淫的陈灵公,草菅人命的晋灵公,杀贤拒谏的吴王夫差等,都是作者谴责的对象。此外, 作品还以很大篇幅突出描写各种人物的活动, 深刻表现人才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作用。在艺术上, 《东周列国志》学习 《三国演义》的创作经验,加之作者的匠心独运,取得较高的成就。首先,作品善于剪裁布局, 构成一个宏伟壮阔而又完整精密的艺术整体。其次,作品善于运用生动的甚至典型化的情节,刻画各色各样的人物。第三,语言简练明快,流畅生动。《东周列国志》是除 《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东周列国志》

清代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明代余邵鱼撰《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改名为《新列国志》,清代蔡元放又作了修改,并更名为《东周列国志》。23卷,108回。《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结束,包括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复杂。所有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小说描写了幽王残暴无道,引起西戎之乱。平王东迁,从此周王室逐渐衰弱,诸侯国互相兼并,互相争霸。在诸侯国内部,大夫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之间也互相兼并,致使有的诸侯国被大夫所瓜分,接着出现了七雄并峙的局面。小说谴责和揭露了那些昏聩、残暴、荒淫、愚昧的帝王、诸侯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勇敢有才干的将相,也颂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断的豪侠。小说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故事性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一些人物形象写得个性鲜明,相当生动,例如管夷吾、重耳、伍子胥、介子推等。

东周列国志

长篇小说。明冯梦龙据余邵鱼辑撰《列国志传》改编为《新列国志》、清蔡元放修订后成今名。二十三卷,一百零八回。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大体取材于史,又增入若干虚构的情节,用浅近文言写成。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东周列国志

长篇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明代余邵鱼撰《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补漏拾遗,根据史书作了订正,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评语和简要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冯梦龙的《新列国志》对蔡氏的改本作了某些校正,取消了评、注、读法、序和分卷,重新出版,书名仍为《东周列国志》,题为冯梦龙、蔡元放编。该书从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结束,包括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复杂。小说描写了幽王的残暴无道,诸侯国互相兼并互相争霸,出现七雄并峙。频繁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小说对昏庸残暴的帝王,诸侯的贪婪、奸诈做了揭露,对勇敢善良的将士作了颂扬。小说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人物形象描写的也十分生动。

东周列国志

二十三卷一百零八回。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清蔡元放编。蔡元放号野云主人、七都梦夫,清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曾评点陈忱著《水浒后传》。《东国列国志》是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事起自周宣王时,止于秦统一,写春秋战国时代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此书的形成有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宋元时期,就有一些关于春秋列国故事的平话本; 到明嘉靖时,余邵鱼编辑了一部《春秋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在余氏编撰之书的基础上,依据史传重新改订成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到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又对冯氏 《新列国志》加以评改,即成为《东周列国志》。蔡氏只是在冯氏《新列国志》上加了一些批语、评语,做了一些删改工作,所以此书只是冯氏原书的一个加工整理本。该书问世之后流传甚广,一般读者所见的是该书而不是冯氏原作。该书有星聚堂本、义和斋本、咸丰四年 (1854)汉口森宝斋朱墨本。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校勘本,题冯梦龙、蔡元放编。1986年,中国书店出版影印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