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汉书又名《前汉书》文集。东汉班固(32—92)等撰。百篇,一百二十卷。固字孟坚,扶风安陵(陕西咸阳市东北)人。曾任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班固之父班彪( 3—54)为史学家。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作《后传》六十余篇。彪死,班固奉诏补撰。历二十余年,初具规模,文辞渊雅,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亦未完而卒。所遗八表及《天文志》散乱遗稿由其妹班昭(约49—约120)与马续共同续成。《汉书》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西汉二百三十年历史。计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八十万字。体例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人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则。其中《百官公卿表》记秦汉官制沿革,《古今人物表》,广列汉以前历史人物,简明扼要。为研究秦汉历史的重要资料。《艺文志》记先秦至汉以来书籍流传情况,为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广为后世所引用。全书与《史记》齐名影响深远。通行注本有唐颜师古《汉书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此书以汲古阁本为底本,兼荟各本之长,采集诸家考释,校勘异同,所辑资料较为完备。今人杨树达《汉书窥管》对王氏补注有所补正,陈直《汉书新证》亦可参考。通行为武英殿本,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标点本。 171 汉书断代史纪传体史书。全书120卷100篇,后汉班固撰。记载起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迄于23年(王莽地皇四年)其间229年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史料丰富、充实,主要来源于班彪《后传》、两汉史家著述,如:《汉箸记》、《汉大年记》、档案和作者见闻。班固因下狱死,《八表》和《天文志》未及完成,由其妹班昭续《八表》、马续补作《天文志》。《汉书》叙事简明扼要,文笔生动,“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后汉书·班固传》)。是研究前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034 汉书其《地理志》在正史中首创先例,被称为历史地理志的典范。是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内容以疆域政区为主,论及建置沿革、户口、山川、物产、名胜等项。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沟洫志》论述水文、水力及治水等。《西域列传》等记叙了西汉时期各国的情况,地理内容丰富。 289 汉书西汉一代历史的纪传体著作。东汉班固撰。《汉书》作为史传文学,其人物塑造不如《史记》,但也有不少人物传记写得很成功,如《苏武传》、《陈万年传》等。在文学语言方面,汉书整饬详赡、富丽典雅,引起历代散文作家的喜好。但过于崇尚辞藻排偶,多用僻字古词,也影响它的表达效果。 《汉书》hanshu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等著。班固之父班彪曾续《史记》,作《后传》65篇。班固在此基础上编写西汉一代历史,逝世时书未完,由其妹班昭及弟子马续补完。全书共100篇,基本上沿袭《史记》体例,只是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又改书为志,并增加了《地理志》和《艺文志》,包括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书中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前206),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记229年史事。其中汉武帝以前的内容主要沿袭《史记》,汉武帝以后为作者自撰。书中带有较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见解,但作者仍能忠于史实,大胆直书,对统治者有所暴露指摘。如《武帝本纪》和《李陵传》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行为流露出不满,《外戚传》记叙了外戚、皇帝的罪恶,特别是暴露了汉成帝及赵飞燕等人的残暴行为。作者出于维护汉王朝的立场,尤其注重揭露阴谋篡位的奸臣,表彰爱国忠君的人物,前者如《王莽传》,后者如《苏武传》,都写得精采生动。 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班固撰。班固父亲班彪,曾做《史记后传》,来续写《史记》。班固在父亲著作的基础上,博采群书,精密考核,发奋二十余年,死时基本完成了《汉书》的写作。遗下的“表”和“天文志”,和帝令其妹班昭及其同郡人马续完成。所以《汉书》的写作,前后经过四个人之手,但班固是主要撰写人。《汉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中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由纪、表、志、传四部分组成,共一百篇。它不仅继司马迁《史记》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的体例,成为后世断代纪传体史书的准绳。《汉书》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典籍中的名著,同时又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文学价值的杰作。它择史严谨,叙事详瞻,语言渊雅。不少传记中能围绕主题,对人物和事件加以摹声绘影的叙写。虽没有《史记》那样生动活泼,但文章严密,描述精到工致,显出独有的特色。如《苏武传》,作者满怀激情,用精练的语言,具体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苦难经历,塑造了苏武这样一个爱国主义者形象,读来十分激动人心。因此,《汉书》对后世文学,尤其对传记文学的创作是很有影响的。 汉书纪传体西汉史。二十四史之一。一百卷。东汉班固著。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班彪之子。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继续撰述,力求精善。明帝永平五年(62),人告其私改国史,被捕下狱。其弟班超亲赴京师洛阳,向皇帝上书,辩明其冤,把班固著书的用意加以说明。汉明帝听了申诉,又看了班固的著作,十分赏识,遂释其出狱,任之为兰台令史,参与纂修东汉国史,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成《世祖本纪》。旋迁为郎,典校秘书,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明帝复命他完成前所著西汉史书。班固对《史记》将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深为不满,决心编写一部西汉断代史《汉书》。章帝时,以文才深得器重,迁官玄武司马。建初四年(79),章帝召集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命他记述其事,撰成《白虎通义》。建初七年(82),《汉书》撰成。和帝永元元年(89),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预谋议。次年,行中郎将事。永元四年(92),因窦宪失势自杀,受牵连免官、被捕,死于狱中。另著有《两都赋》、《典引》、《宾戏》、《应讥》等诗赋文章四十余篇,后人编有《班固集》。明张溥又辑为《班兰台集》,编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清丁福保辑为《班孟坚集》,编入《汉魏六朝名家集》。 《汉书》Hanshu是东汉班固修撰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右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人。其父班彪为东汉司徒掾,曾广罗资料,立志修史。班彪亡故后,班固继承父志修史,被人告发,下狱。赖其弟班超力辩,获释,奉诏续完父书,经过20余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汉书》。班固因事获罪死于狱中,其妹班昭及马续又续补完成全书。《汉书》共100卷:12帝纪、8表、10志、70列传。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历史。《汉书》是父子两代搜集材料修成的,它的史实材料比《史记》更为翔实丰富。最为人称道的是《汉书》中增创的“十志”,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其中“地理志”,记载了当时郡国行政区划的沿革以及户口、物产、风俗民情、经济发展等内容。“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记述了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沿革。“艺文志”记载了历代学术源流,著录了当时宫廷所藏图书,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此外,书中的“古今人表”记载了秦以前的各种人物,“百官公卿表”记述了秦汉之际官制的状况,都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汉书》具有的文学水平也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班固把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用封建正统观念评价历史,宣扬天人感应。这些既是《汉书》的突出特点,也是它的糟粕所在。《汉书》问世后,不断有人为之作注。唐代颜师古汇集了汉代应劭以下20余家注释,基本上解决了《汉书》的文字疏通问题。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即采用颜注,最便于阅读。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东汉班固所撰。此书是班固在他父亲班彪所作的《史记后传》65篇的基础上编撰成的。其记事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玉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历史。体制基本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并“世家”入“列传”,由“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个部分组成,共100篇。《汉书》记载西汉时代的历史,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班固去世后,部分“表”和“志”由他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充整理续写而完成。 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一百篇。记载西汉历史。其中八表与《天文志》由班固妹班昭和马续续成。体例大体沿承《史纪》,但并“世家”入“列传”,改“书”为“志”,另创《刑法》、《地理》、《五行》、《艺文》诸志。其体例为后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是研究两汉史的重要文献。注本有唐颜师古《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等。参见“班固”。 汉书纪传体史书,史传文学著作。东汉班固撰。完整地记载了西汉一代历史,成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共100篇,由“纪”、“表”、“志”、“列传”四部分组成。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历史,书中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者的罪行。其体例承袭《史记》而稍有变化,主要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4志。本书是在《史记》和《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修成,其未完成部分由班昭和马续补成。《汉书》以儒家正统,一王一姓的立场评价历史和人物,对不少人物写的很成功,成为人物传记的范例。其文组织严密,描绘细致。因作者受当时辞赋创作的影响,崇尚采藻,长于排偶,亦喜用古字。重要注家有唐代颜师古、清代王先谦。今通行中华书局校点本。 《汉书》120卷。仿《史记》体例,分纪、志、表、列传四部分,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文采虽不及《史记》,但文字整饰,组织严密,自有特色。古注有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校点本。附校勘记。 汉书hanshu断代史。东汉班固撰,原100卷,后人析为120卷。《汉书》经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四人方才完成,全书沿用《史记》体例但有所改动,改“书”为“志”,取消了“世家”,进一步完善了纪传体。《汉书》包括12纪、8表、10志、70列传,所记史实起于汉高祖刘邦元年,迄于王莽地皇四年,记西汉一代229年历史,武帝中叶以前资料多取《史记》,略有损益,补充了部分史料,增加了一些篇目。武帝以后则为新撰。后代修撰正史,均以本书为楷式。《汉书》保存了西汉朝廷活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文化的重大事件、长安的兴建沿革,社会生活、民俗风情以及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大量史料。《汉书》多用古字,文句深奥,汉以后注疏者达数十家,其中以唐代颜师古注影响最大,共集隋以前所注23家。清代王先谦集历代注疏之大成,校正讹脱错乱,考订典制,铨释史事,成《汉书补注》100卷。解放后中华书局出版有点校本。 汉书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班固 (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 (今陕西咸阳东) 人。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是奉汉明帝诏命,继续他父亲班彪之业修成《汉书》的。《汉书》并非班固一人所作。他的父亲班彪是有名的史学家,曾撰写《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班固看到父亲写的史书,认为不够详备,于是潜精积思着手编史,以完成其父未竟之业。但被告私改国史而下狱。其弟班超上书力辩获释,明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继续著史。历经二十多年辛勤劳动,基本上完成《汉书》。后来,他因参加了政治活动牵连下狱,六十一岁死于狱中。所撰《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部分未完成,由他的妹妹班昭和马续完成。班固还擅长辞赋、骈文,后人辑有《班兰台集》。《汉书》分四部分,即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列传最重要,记叙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上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下迄公元24年刘玄更始二年,为整个西汉一代史事,共八十万字。初为一百卷,后人将其中篇幅过长的篇卷,分成上下卷或上中下卷,这样就成为现在的一百二十卷的《汉书》了。班固写《汉书》的材料来源,一部分关于汉武帝以前的史事,基本上抄自《史记》;一部分是来自班彪的《史记后传》六十五篇。刘知几在《史通·今古正史》中说“于是采其旧事,旁观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其子固,以父所撰未尽一家,乃起于高皇,终于王莽,为《汉书》百篇。”由此可见有一部分是班固在兰台自己搜集的。《汉书》开创了断代史体例。这断代史体例,虽然是剖断历史前后联系,却保存和整理了大量史料“包举一代”。《汉书》虽然沿袭了《史记》本纪、列传的记事方式,却也有增改。《汉书》把《史记》的 “书”改称 “志”,记述典章制度; 废弃了 “世家”并入“列传”,增补了汉武帝以后的历史。《史记》述三千年史事,五十二万字,《汉书》述二百二十九年史事,八十万字,写得详细。特别是“十志”比《史记》的“八书”记事丰富。对于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的记载更细。《汉书》对历史人物运用文艺手法,深入刻画,使这些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如《朱买臣传》、《苏武传》,后世对其评价很高。《汉书》的缺点是比较保守,极力维护当时统治者的利益,掩盖社会矛盾。这与《史记》比较相差甚远。《汉书》的十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艺文志》是中国目录学最早的专著。这是班固善于继承发展的一方面。《汉书》用古字骈文,比较难读,所以为它作注的有二、三十家,唐代颜师古的注本最为通行。清朝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博采众说,最为详尽。清钱大昭的《汉书辨疑》、近人杨树达的《汉书窥管》,今人陈直的《汉书新证》,吴恂的《汉书注商》,也都有一定影响。中华书局的校点本《汉书》用颜师古注,是现今最为流行的版本。 汉书断代正史,东汉班固撰,原100卷,后人析为120卷。《汉书》经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四人方才完成,全书沿用《史记》体例但有所改动,改“书”为“志”,取消了“世家”,进一步完善了纪传体。《汉书》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所记史实起于汉高祖刘邦元年,迄于王莽地皇四年,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历史,武帝中叶以前资料多取《史记》,略有损益,补充了部分史料,增加了一些篇目。武帝以后则为新撰。后代修撰正史,均以该书为楷式。《汉书》保存了西汉朝廷活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文化的重大事件、长安的兴建沿革,社会生活、民俗风情以及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大量史料,是研究汉代长安的最主要史籍之一。《汉书》多用古字,文句深奥,汉以后注疏者达数十家,其中以唐代颜师古注影响最大,共集隋以前所注二十三家。清代王先谦集辑历代注疏之大成,校正讹脱错乱,考订典制,铨释史事,成《汉书补注》100卷。解放后中华书局出版有点校本。 《汉书》纪传体西汉断代史。东汉班固撰。记述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西汉230年的历史,由纪、表、志、传4部分组成(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班固即去世,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和马续续成)。全书共100篇,其中有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后人析为120篇。《汉书》“纪”“传”材料丰富,还第一次创立了《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 《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班固撰。全书有帝纪12、表8、志10、列传70,共100篇,分120卷。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 (前206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 (23年)。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断代史的体例。并创立《刑法》、《五行》、《地理》、《艺文》4志。其中8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此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注本有唐颜师古《汉书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等。 《汉书》西汉纪传体断代史。班固著。全书共100篇,其中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今本书分为120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