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书·艺文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60 汉书·艺文志

检寻我国古籍、研究目录学的重要书目之一。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十志”中的一篇,中国第一部史志目录。内容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也即六大类。共收书38种、596家、13269卷。每“略”有总序,每家之后有小序,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有简明的叙述。1955年商务印书馆曾出过单行本。又清末姚振宗的《汉书·艺文志拾补》,收集许多汉以前的典籍,增加书目317种,记载颇为详细。

汉书·艺文志

史志书目。简称《汉志》。东汉班固(生平见《汉书》条)撰。《汉书·艺文志》是《汉书》十志之一,在《汉书》第三十卷,共一卷,是在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别录》、《七略》的基础上就两书内容、体例进行增删改易而成的。
《汉志》在分类上继承了《七略》分图书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删除了《七略》中的《辑略》,将《辑略》的内容写成志首总序。又分别列大、小序于六略及三十八种之后,叙述汉代求书、藏书、校书的经过,阐明先秦学术思想源流。再按时代先后编排图书。
《汉志》在图书著录中基本上依据了《七略》的著录方法。班固认为《七略》著录重复、分类不妥的地方,都做了适当的合并、删补和改移。凡从某类提出的在总数下注明“出”若干家、若干篇;凡由于重复而省去的都注明“省”若干家、若干篇;凡增入或移入的都注明“入”若干家、若干篇。用此方法以示变动,修正了《七略》的内容。
《汉志》把《别录》、《七略》中对于图书的简单说明(解题)做了一些删改并移,只在必要之处摘录其中之三言两语作为《艺文志》的小注。有些小注还采用了一些其他方面的资料,如春秋类《夹氏传》十一卷的自注说“有录无书”,就可能是班固亲手检查兰台藏书时得出来的情况。
在著录图书数量上,《汉志》共计著录图书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与《七略》相比,《汉志》增入了《七略》撰成以后约三十年内刘向、扬雄、杜林三家在西汉末年所完成的著作,其他概不增入。
《汉志》记载了西汉一代藏书之盛,首创了编制正史艺文志(即史志目录)的先例,并隐示了艺文志的作法和意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目和目录学文献,成为后世查考先秦学术渊源流别及古书存佚真伪和研究我国古代目录学方法、成就的重要工具。又由于它基本上依据《七略》编纂而成,故《七略》虽佚,据此仍可见其概貌。一千八百多年来,它所起的历史影响和参考作用是巨大的,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二十二引清代学者金榜之说:“不通《汉·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历代为《汉志》作传注者颇多。早期以唐颜师古注本影响最大,曾将《汉志》同“注”另编单行为一卷。宋王应麟认为颜注《汉书》,于《艺文志》部分考证甚少,仅略记姓、名、时而已,遂搜考旧史子书,为之补注,撰成《汉书艺文志考证》十卷。较为有名的还有清姚振宗的《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汉书艺文志条理》八卷、王先谦的《汉书艺文志补注》一卷、近人姚明辉的《汉书艺文志注解》七卷、今人陈国庆的《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等。
历代除附入《汉书》、《前四史》、《十三史》、《十七史》、《二十四史》等刊刻印抄形成多种正史版本之外,还有以合刻艺文志形式出现的日本文政八年(1825)刊《八史经籍志》,1934年南京辞典馆印《历代经籍志》本,1936年上海大光书局印《中国历代艺文志》本,1955年商务印书馆《十史艺文经籍志》本。

汉书·艺文志

《汉书》内篇名。东汉班固撰。依《七略》节略订补而成,其中将辑略内容分辑为各类各种的大序、小序,将叙录删略,改作小注,仅一卷。今见《七略》惟赖此。为中国第一部史志目录,今存最古的综合性分类目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