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汉人一般指汉族人。在元朝实行的四等人制中为第三等人,亦称汉儿。指淮河以北原金朝统治境内的汉族、契丹、女真、渤海、高丽等族以及宋金对峙中四川地区的汉族人。元朝统治集团是以蒙古贵族为核心,包括各族上层统治者在内的联合专政。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为了加强民族统治,根据不同民族和被蒙古贵族征服的先后,人为地将人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四等人在政治、法律和经济赋役承担方面,有很大的差别,极不平等。蒙古人和色目人享有很多特权,而汉人及南人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如在任官方面,一、二等级任正职掌实权,汉人及南人充其量只能任副职,受蒙古人的指挥管辖。法律上更是不平等,不仅不同人等犯罪的审理机关不同,而且公然地实行同罪不同罚。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能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流放充军。反之,汉人打蒙古人,轻罪要重判,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处以极刑。在经济剥削方面,也是按等搜括。比如括马,蒙古人免,色目人括三分之二,汉人与南人全部括取。另外,一再禁止汉人、南人收藏弓、矢器具等,甚至对宗教活动、武术交流、文学艺术都横加禁限。应当指出,元统治者虽对汉人、南人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却对汉人、南人中的各层地主,实行笼络政策。说明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是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 汉人见“汉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