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代麻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6 汉代麻纸1933年在我国新疆布淖尔汉烽燧遗址中出土的公元1世纪的西汉麻纸。系把麻头、破布等原料先用水浸泡,使其润胀,再用斧头切碎,用水漂洗,然后用草木灰水浸透并蒸煮,捣碎后的细纤维用水配成悬浮的浆液,再用漏水的纸模捞取纸浆,经脱水、干燥后成为麻纸,这种纸较粗糙,不便于书写。到公元2世纪,由东汉的尚方令蔡伦总结前人造纸经验,增添一些原料并改进了工艺过程,才生产出质地较好的纸。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