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学师承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汉学师承记清代的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的著作。本名《国朝汉学师承记》。共八卷。清江藩撰。江藩(1761—1830),字子屏,号郑堂,晚年自号节甫老人。江苏甘泉(今江苏邗江)人。为清汉学吴派大师惠栋的再传弟子。监生。“博综群经,尤深汉诂”(《清史列传》),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作者将经学分为汉学和宋学两大派,实际是宗汉抑宋。所谓“汉学”,是指清代专力训诂、辨伪的乾嘉学派。推崇汉儒朴实学风,反对宋儒空谈义理,继承和发展了汉儒的训诂学风,对整理古籍,有不少贡献,但也形成了一种为考据而考据的脱离实际的学风。 汉学师承记亦称《国朝汉学师承记》。(清)江藩撰。8卷。以清初至嘉庆汉学学者立传,分别叙其生平、师承、著作,兼及其见解。正传40人,附传17人。书后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有1936年世界书局本和1983年中华书局本通行。 汉学师承记八卷,附经师经义目录一卷。清江藩撰。江氏有《隶经文》《续隶经文》。此书初成,龚自珍就认为其汉学名目有十不安(见《定盦文集补编·与江子屏书》)。龚谓,读书者,实事求是,千古同之。此虽汉人语,非汉人所能专。此语至为笃论。江氏此书推崇汉学,这固然是当时风气,但首列阎若璩即一大错。按乾隆中叶以前,未有汉学名称,何况阎若璩实宗宋学,所著《毛朱诗说》,称朱未尽非,毛未尽是,又称朱氏《诗集传》一洗末师专已守残之陋,是其明证。至于张尔岐、江永,则更是明显服膺宋学的人。张氏的《仪礼郑注句读》、江氏的《礼经纲目》,都遵用朱氏《仪礼经传通解》之法,而江氏辑的《近思录集注》,尤理学之圭臬。张氏《蒿庵闲话》,且认为明末甲申之变,是由于当权者菲薄程朱而逐渐导致的。他们既如此主张宋学,怎么能标举为汉学呢?最可怪者,如程晋芳本不以经术名,曾作《正学论》,深以考据为非(见《勉行斋文集》),所以翁方纲《程蕺园墓志铭》(见《复初斋文集》)极表其笃信程朱。而江藩仅仅因其夙与戴震交,遂把他列于此,实过于轻率。虽然如此,若要了解清儒经学源流的梗概,此书还是值得参考的。有粤雅堂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