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桓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汉桓帝132—167即刘志,章帝曾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母匽氏。翼死,刘志袭爵为侯。本初元年(146) 质帝死,梁太后与兄大将军冀定策禁中,迎立志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岁。梁太后仍临朝称制,大将军梁冀秉政。建和元年 (147) 梁氏之妹亦立为皇后。于是梁冀专断朝政,不把桓帝放在眼里。而且梁冀穷奢极侈,残忍贪暴,引起内外公愤。梁太后和皇后死后,延熹二年(159) 桓帝与中学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合谋,一举消灭了梁氏势力。单超等五人以功同日封侯,朝政又被他们垄断。宦官专政使政治更加黑暗,一些正直的官僚士人和太学生,采取各种形式,对宦官集团展开斗争。延熹九年 (166)宦官使人诬告司隶校尉李膺与太学诸生共为部党,诽谤朝政,桓帝遂诏令全国,逮捕 “党人”,收执李膺等二百余人。次年,赦 “党人” 归田里,禁锢终身,不得作官,这就是 “党锢之祸”。当时已充当傀儡的桓帝却仍然大肆聚敛挥霍,他公然卖官鬻爵,大造宫室,广选宫女五六千人,整日沉溺于酒色歌舞之中,还在宫中建坛设祠,祭奉浮图 (佛) 和老子,荒淫腐朽之极。 汉桓帝132—167东汉皇帝(146—167),名刘志。章帝曾孙。蠡吾侯刘翼之子。为外戚大将军梁翼所立。即位之初,以梁翼掌朝政,至延熹二年(159年),与宦官单超等合谋诛杀梁翼,朝政遂为宦官把持。延熹九年(166年),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他命令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是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由于外戚、宦官迭相擅权,率皆贪赃不法,卖官鬻爵,排斥异己,朝政日趋混乱黑暗,民间多次爆发起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