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穆拉比法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汉穆拉比法典

见“法学”中的“汉穆拉比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

又称“石柱法”。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第一王朝第六代王汉穆拉比颁布的法律。原文刻在黑色玄武岩的石柱上。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整理出282条条文,为保存下来最完整的楔形文字法典。今存巴黎卢佛博物馆。采用诸法合体结构,依次规定诉讼手续、财产权、契约债务、婚姻家庭和继承、伤害、职业、奴隶买卖等,刑罚分别附于其他条文之后。维护奴隶制和自由人内部不平等,有较多的财产和家庭法的规定,保留神明裁判、同态复仇等原始社会遗俗。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汉穆拉比法典

亦称《石柱法》,用楔形文字刻于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共分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从伦理道德方面看:“引言”部分赞颂了汉穆拉比聪明睿智、勇猛无敌、忠神爱民、主持正义、公道正直、至尊至善。“结语”部分申明“为使强不凌弱,为使孤寡各得其所;……为使受害之人得伸正义”的编制法典的宗旨以及申述汉穆拉比“永远为人群造福,并以公正统治国家”的教言等。这两部分宣扬了王权神授论、祸福神定论、君主至善论等。“正文”部分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政治伦理等级秩序,主张同态复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卑视妇女,宣扬男女不平等;反对乱伦和忤逆不孝,维护家庭秩序;反对偷盗欺骗等。《汉穆拉比法典》道德思想的显著特点是社会伦理法律化。它是古代东方历史上最宝贵的法律、政治、伦理史料之一。日知将其译成汉文,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汉穆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2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是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法典。原文刻在一座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法典本文以楔形文字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碑上,该石碑高2.25m,上部周长1.65m,下部周长1.90m。文字共49栏,2500多行。1901年法国考古队发掘苏萨城址时发现。《法典》是一部司法判例的汇编,由序言、本文和结语3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1/5,本文占全篇幅4/5,共282条,1~5条司法方面的犯罪;6~25条,财产方面的犯罪;26~59条,土地、房屋和损害赔偿;60~126条,果园经营、商业、借贷等;127~194条,婚姻、家庭、继承和收养;195~214条,殴打致伤致死;215~240条,关于医生、理发师、建筑师、船工船员的规定;241~267条,耕牛租赁、耕者和牧者的雇佣;268~277条,动物、船车租赁、工匠雇佣等;278~282条,奴隶买卖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