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语拼音方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汉语拼音方案hanyu pinyin fang’an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也是推广普通话的工具。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拼音方案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拟定一个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初稿,并在普遍征求和广泛收集各方面对拼音方案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1956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发表,经国务院汉语拼音方案修订委员会反复审议和多次修订后报请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这个方案是60多年来我国人民创制汉语拼音字母历史经验的总结,较之过去各种拼写汉语的方案更为科学、完善。《汉语拼音方案》采用26个拉丁字母,由五个部分组成:字母表(规定顺序和名称)、字母表和韵母表(规定拼法)、声调符号、隔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后,不仅在注音识字、学习普通话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广泛应用于编制索引、拼写我国人名地名、制定产品代号、设计旗语灯光通讯、制定聋哑人汉语手指字母等;近年来还越来越多地用于中文信息处理,起到了汉字难以起到的作用;它还能有效地帮助非汉族人学习汉语,并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或改革文字提供了共同的基础。《汉语拼音方案》的广泛应用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82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出ISO—7098号文件,明确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今后还要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逐步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并研究解决使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同音词的分化、汉语拼音正词法的标准、汉语拼音技术应用中的标调法等。 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主要用于给汉字注音,统一读音,推广普通话,改进语文教学,并为创制汉语拼音文字准备条件。方案以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3个原则为基础,即采用拉丁字母、实行音素拼音,可供拼写普通话口语。在字母表里规定了顺序和名称,在声母表和韵母表里规定拼法,另有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的规定。 《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批准推行。方案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5部分。字母表采用26个拉丁字母,声母表列21个声母,韵母表列35个韵母。声调符号以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