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语语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70 汉语语法

语法也称文法,语言要素之一。有两种含义:一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规律。汉语言中的语素、词、词组、句子等音义结合单位,按一定规律层层组合,构成各种语言结构,语法研究的就是这种语言结构规律。语法规律是从许多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规则。这种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跟语音和语汇相比,它的发展缓慢得多,所以语法规律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二是指研究汉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语法学分词法、句法两部分,词法研究词的结构、词的变化规则和词的语法类别等;句法研究句子里词组的结构、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等。由于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语法学可分为六类:从研究的目的分类,语法学可分为历史语法学、比较语法学和描写语法学;从研究的方法分类,语法学可分为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语法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单位多,关系纷繁,在一定的规则控制下,单位之间的组合可以灵活多变。虽然客观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由于语言学家掌握的材料不尽相同,研究语法时所持的观点、所依据的理论、所采用的方法和分类标准不同,所以描写它的语法系统也就不止一个,形成了多种语法学系统的并存。汉语语法的研究起始于汉代。由于读经和写诗文的需要,从汉代起,古代文字学家或注疏家开展了对虚词的研究。汉朝时对虚词建立了“词”、“辞”、“语辞”、“语助”、“语声”等概念。唐以后,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了较详明的解释,对实词和虚词开始进行区分,并用圈点法标明词组间或分句间的关系。到了清代特别是晚清,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大盛,出现了研究虚词和方言词汇的专著。马建忠 (1845—1899)于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对古代汉语语法进行了很有创见的研究,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古汉语语法著作。从晚清到20世纪30年代前,继《马氏文通》之后,陆续出现了好些汉语语法著作,但其研究对象仍然是古汉语。1920年黎锦熙出版《新著国语文法》,以“国语”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短语、包孕复句、等立复句、主从复句等术语和概念,是第一部现代汉语(白话)语法的重要著作。1936年掀起的语法革新运动,对汉语语法的改革起了很大影响,使以后出现的语法著作面目一新。王力的 《中国语法理论》、吕叔湘的 《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 《汉语语法论》等,在汉语语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949年以后,开创了一个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提高和普及、推广的崭新局面。吕叔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张志公的《汉语语法常识》等,都对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