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赋之史的研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汉赋之史的研究》陶秋英著。中华书局1939年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计划写作的“赋史”的缩本,本来作者要写成赋史,但因为篇幅的关系,自魏晋以后编成短章,列入汉赋之末,作为结束。本书分为“总论”、“骚赋”、“汉赋”三篇。在“总论”里,作者论述了赋这种文体的来源和流变,首先,作者阐述了赋的定义,然后细述了赋的源流:赋的名称的产生、赋的实体的产生,以及赋与各种文体(如谣谚诗歌、铭箴颂诔)、与诸子(如纵横家、庄子、孟子的寓言)的关系;最后论述了赋的衍变和沿革,其中谈到了赋与诗歌、骈文的关系及赋给与其他文体的影响;在赋的沿革一节里,作者简述了骚赋——汉赋——魏晋六朝赋——唐律赋——宋文赋的发展演变过程。在“骚赋”一篇里,作者先由名称和实体论述了骚赋的由来,指出骚赋和诗经是两个系统,九歌是民歌,后经屈原修改过,它是骚赋之祖;继而作者论述了“骚赋时期的作者”,主要是屈原和宋玉,还有唐勒和景差;作者还论述了荀卿及其作品,指出他是“骚赋时期的一个非骚赋作者”;最后,作者又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论述了骚赋在赋史上的地位。在本书第三篇“汉赋”里,作者首先从政治影响、贵族的提倡、道家思想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学问(如经学、文字学、诗歌)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汉赋的产生和特点;然后又将汉赋分为四大派,介绍了汉赋时期的作者,如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班固、张衡、蔡邕以及刘安、邹阳等作者,在对汉赋作者的介绍中,还介绍和分析了他们的作品;最后,作者论述了汉赋在赋史上的地位,指出汉赋有统一南北文学的功绩,它又是“自骚赋滋生各文体的关健”:七言诗酝酿于此时、骈文胚胎于此时、乐府受楚声影响盛行于此时。在这一篇的“结论”里,作者论述了赋这种文体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此书1986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重印,《出版说明》说:“这次重印,抽掉了作为屈原作品示例、但较常见的《离骚》,以及作为宋玉作品示例、但并无定论的《招魂》,把最后一章《结论》改为《汉赋的后身》,并作了个别文字上的改动。书的重点是研究汉赋,故更名为《汉赋研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