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大伯的小屋》
又译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19世纪初期美国的北部已是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南部却是野蛮、黑暗的奴隶制社会。种植园主从非洲贩来大量的黑人,在这里经营奴隶制庄园。由于南北两地不同的制度阻碍了美国社会发展,于是进步的舆论界发起了废奴运动。许多作家也进行了反蓄奴制的创作活动,出现了所谓的 “废奴文学”。其中 《汤姆大伯的小屋》 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汤姆大伯的小屋》 于1851年在 《民族时代》 杂志上连载,1852年出版了单行本。《汤姆大伯的小屋》 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当时的美国南方的黑人还处在残酷的奴隶制统治下。二月里的某日黄昏,寒气袭人。在美国坎特基州的庄园主谢尔比的客厅里,谢尔比正在与奴隶贩子哈利一边喝酒,一边讨价还价做着买卖奴隶的交易。庄园主谢尔比在股票市场上投机失败,为了抵偿债务,谢尔比被迫把忠厚、能干、笃信基督教的黑奴汤姆以及女奴伊莉莎五岁的儿子卖给奴隶贩子哈利。伊利莎偷听到谢尔比与夫人关于卖掉奴隶一事谈话后,吓得面色苍白,浑身颤抖,她决定连夜逃走。她溜回自己的房间,唤醒了小儿子,用头巾将他裹得严严实实,冒着刺骨的寒风,抱着孩子跑到汤姆大伯家报信。汤姆是庄园主谢尔比家里的 “家生” 奴隶,他从小伺候主人,成年后当了总管,对主人一片忠心,大家都管他叫汤姆大伯。他的妻子克罗大婶是谢尔比家的厨娘,他们与孩子一起住在小木屋里。大婶听到这消息后,急着催丈夫也赶快逃跑。可汤姆却说: “要是让老爷倾家荡产还不如把我一个人卖掉的好。” 伊莉莎见汤姆一定不肯走,就嘱托他捎个信给丈夫哈里斯,自己抱着孩子悄悄地走了。她准备渡过俄亥俄河,逃到加拿大去。
伊莉莎抱着孩子,匆匆赶路。在第二天太阳落山之前,她终于来到俄亥俄河边的一个小村子边。初春时节,河床刚刚解冻,上面漂着冰块,船只无法通过,只好寄宿在河边一家小饭店里。伊莉莎心急如焚,一直担心地站在窗前,向外面眺望动静,突然她发现哈利带人骑马追来。这时,前有大河,后有追兵,伊莉莎抱着孩子,冒着生命危险,鼓足全身力气跳到河面一块飘动的冰块上,就这样从一块冰上跳到另一块冰上,绊倒——跳跃——滑溜——再向前跳,她一步一个血脚印,奇迹般地上了岸,逃脱了黑奴贩子的追捕,并得到了好心人的救护,在教友村安顿下来。
伊莉莎的丈夫乔治·哈里斯,是一位精明能干、富有反抗精神的黑奴。他的主人想用终身苦役来折磨他,降服他。为了摆脱这种苦难的生活,哈里斯决定逃走。他经过精心计划安排,一路上装成西班牙绅士,克服重重困难安全地到达了伊莉莎所驻的教友村,与妻子会合了。后来,在许多富有同情心的白人的帮助下,夫妻一起逃到了自由的加拿大。此后,哈里斯到法国上了大学,学成后,毅然奔赴非洲,决心为 “一个光明灿烂的非洲大陆” 而奋斗。
可怜的汤姆大伯被奴隶贩子卖往新奥尔良。在船上,汤姆等人被安置在底层甲板上。一个名叫伊娃的名门千金很快与汤姆成了朋友,小伊娃失足掉进河里,汤姆舍命救起了小伊娃。为了报答汤姆的救命之恩,伊娃的父亲从奴隶贩子手里买下了汤姆。新主人是个较开明的奴隶主,对于汤姆来说,现在的处境是再好没有了。由于小伊娃向父亲请求,汤姆的工作就是陪伴伊娃。但汤姆还是非常挂念远方的妻子儿女,于是请小伊娃帮他写封信,克罗大婶接到信后拚命干活攒钱,想为汤姆积攒赎金。
小伊娃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一年的夏天,小伊娃不幸夭折,临死前恳求父亲在她死后解放汤姆,让汤姆获得自由。但非常不幸,小伊娃的父亲不久因劝架被人误伤刺死了。女主人又不愿意解放黑奴,把汤姆送到奴隶市场拍卖,卖给了一个凶残的种植园主雷格里。在种植园里汤姆备受欺凌,过着非人的生活。虽然汤姆对主人是忠心耿耿的,并且安于作奴隶的地位,但他决不干违背良心的事。有一天,汤姆看到一个女奴抱病摘棉花,就把自己口袋的棉花,抓了一些放在这个女奴的口袋里,雷格里知道了,他命令汤姆鞭打这个女奴,汤姆拒绝执行。雷格里咆哮起来说: “《圣经》 里说仆人要服从主人。你是我花了一千二百块钱买来的,难道你不是连灵魂带肉体,全都是我的吗?” 汤姆大声叫道: “我的灵魂不是属于你的! 你没有买下它,你也买不到它!” 后来,有两个奴隶从种植园逃跑了,雷格里怀疑是汤姆帮助他们逃跑的。他把所有的仇恨全集中在汤姆身上,将汤姆毒打了一顿。可汤姆宁死也不愿说,直打得汤姆昏死过去。两天后,谢尔比的儿子小乔治少爷经过几个月寻找,终于找到了汤姆大伯,想要赎回汤姆,可惜太晚了,汤姆大伯很快离开了人间,成为奴隶制度的牺牲品。第二天,在庄园的边界处,乔治少爷找到一个干燥的沙丘,将汤姆埋葬了。他对天发誓: “从今以后,我要尽我毕生的力量,把奴隶制度这种灾难从我们国土上铲除掉!” 回家后,乔治少爷召集全体仆人,把自由证书发给了他们,并说: “我是在汤姆大伯坟前做出这决定的。你们每见到汤姆大伯的小屋,就该联想到你们的自由,让我们永远纪念他吧!” “汤姆大伯”已成为19世纪美国黑奴的象征,而 “汤姆大伯式” 则指没有出息,委屈求全的黑人一味迎合主人的奴才相。
《汤姆大伯的小屋》 通过各种类型的奴隶及奴隶主形象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南部奴隶主对黑奴的残酷压迫、剥削,控诉了蓄奴制的血腥罪恶,激起了美国社会和整个世界的极大义愤,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废奴运动。该书两天就售完了五千册,后又加印四万册,也被抢购一空。一年内印行一百多版销售量高达三十多万册,被认为 “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这本书成为美国南北战争重要的导火线,奴隶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林肯总统曾与斯陀夫人见面,他笑着说: “原来你就是那位引起南北战争的可爱的妇人。” 《汤姆大伯的小屋》 还被翻译成各种文字,通行于世。1981年,被列为 “对改变世界有重要影响” 的16部世界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