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尹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沈尹默1883—1971Shen Yinmo现代诗人、书法家。原名君默。原籍浙江吴兴,生于陕西兴安。“五四”时期,他就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成为《新青年》六个编辑中的一员,1918年1月15日,他和胡适、刘半农三位诗人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一期上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以后,又陆续发表了20多首诗作,但未曾结集出版过。 沈尹默1883—1971现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初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楷、行、草书,尤擅行书。初学褚遂良、欧阳询,后遍临晋、唐诸家,晚岁又追法北碑、苏轼、米芾,崇尚二王,于《兰亭序》用功尤勤。其书秀润道逸,圆劲多姿,融会百家而独创风格。对书法理论多有阐述,著有《执笔五字法》、《二王法书管窥》等。 沈尹默1883—1971现代诗人。原名君默,陕西兴安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时期,担任过《新青年》编辑。文学革命初期,是最早倡导和创作白话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作表现了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思想。代表性作品有《鸽子》、《人力车夫》、《月夜》、《三弦》等。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字中,斋名匏瓜庵、秋明书屋。早年留学日本,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主将之一。历任北京大学、中法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工诗词、书画,尤以正、行、草书擅名。崇尚二王,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后遍临唐、宋、无、明诸大家名帖。“学碑能不涉干僻,学帖能不流干俗”。论者谓其运硬毫无棱角,用软毫有筋骨,刚柔相济,笔力遒美。他倡导以腕运笔,在书法理论方面颇长贡献。著有《历代名家书法经验谈辑要释义》、《二王法书管窥》及后人马国权编《沈尹默论书丛稿》等。享年88岁。 沈尹默沈尹默 (1883—1971),现代书法家、书法理伦家、诗人。初名君默,字中,后更名尹默,号秋明,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北平大学校长。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学革命运动,为 《新青年》 的编辑之一。发表过一些白话诗,旧体诗词功力很深。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正、行、草书,尤擅行书。初学褚遂良,30岁后由文徵明、米芾、智永、虞世南而上溯二王父子。中年开始临写 《兰亭序》,并涉猎晋、唐诸大家,尤得力于欧阳询、怀素两 《千字文》。晚年融汇苏 (轼) 米 (芾)。对 《张迁碑》、《曹全碑》、《郑文公碑》、《虞公恭碑》、《道因碑》 等用书甚勤,于清圆委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对前人论述颇多阐述。倡导以腕运笔,不主张模拟结构,于笔法、笔势亦具创见。著有 《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 上下篇、《书法论从》、《二王书法管窥》 及 《秋明诗词》等。 沈尹默沈尹默(1883—1971),现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诗人。初名君默,字中,后更名尹默,号秋明,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校长。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学革命运动,为《新青年》的编辑之一。发表过一些白话诗,旧体诗词功力很深。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正、行、草书,尤擅行书。初学褚遂良,30岁后由文徵明、米芾、智永、虞世南而上溯二王父子。中年开始临写《兰亭序》,并涉猎晋、唐诸大家,尤得力于欧阳询、怀素两《千字文》。晚年融会苏(轼)米(芾)。对《张迁碑》、《曹全碑》、《郑文公碑》、《虞公恭碑》、《道因碑》等用书甚勤。对前人论述颇多阐述。倡导以腕运笔,不主张模拟结构,于笔法、笔势亦具创见。著有《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上下篇,《书法论丛》、《二王书法管窥》及《秋明诗词》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