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沧溟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沧溟集

即《沧溟先生全集》。

《沧溟集》

30卷,附录1卷。收诗歌和散文。李攀龙主张复古,是明后七子创始人。其文辞藻富赡,高华伟丽,但有雕饰诘屈之弊。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沧溟集

三十卷。《附录》 一卷。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字于鳞(一作子鳞),号沧溟,历城(今属山东省济南市)人。攀龙少孤家贫。稍长嗜诗歌,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陕西提学副使。官至河南按察使。著有《沧溟集》 《诗学事类》、《唐诗选》、《白雪楼诗集》、《古今诗删》、《诗文原始》等。攀龙才力富健,凌轹一时,与王世贞同为“后七子”首领。认为文自西汉、诗自盛唐以下,都无足观。倡导摹拟、复古。其诗多摹拟古人,古乐府割剥字句,诚不免剽窃之讥。诸体诗亦亮节较多、微情差少。散文粗率生硬,更有诘屈之词、涂饰之字。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暴露,较有艺术感染力。《沧溟集》初刻于隆庆年间,凡三十卷。其中诗十四卷,文十六卷。附录志、传、表、诔之文为一卷。集前有隆庆六年(1572年)张佳胤序,末有张履道后序。以后多次翻刻,有万历三年(1575年)胡来贡刻本;万历二十八年 (1600年) 吴用光刻本;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陈升刻本等,皆为三十卷本。此外,明万历二年 (1574年)徐中行刻本,凡三十二卷; 万历二十六年 (1598年)对隆庆刻本的重修本,题名为《沧溟先生集》,凡三十一卷。《附录》一卷,《附录补遗》一卷。其实三十卷本、三十二卷本、三十一卷本,内容大致相同,并无多少差异。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外,还被收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沧溟集

诗文集名。明李攀龙(济南市人)著。凡30卷。攀龙是当时文学复古运动的急先锋,他极力赞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极力反对华而不实的“台阁体”文学。但他们在文学内容上,没有提出任何新的主张,只是刻意追求文学形式上的古色古香,从篇章到句法、词汇都进行摹拟,摹拟的愈象愈好。这一文学主张过于片面,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比如他的乐府诗,自视甚高,实则摹拟十分严重。他的散文,“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时常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读之聱牙戟口。但由于他“资地本高”,“才力富健”,当他稍能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切感情时,也创造出一些较好的诗章。如《冬日登楼》、《九日登楼》、《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这些诗虽然取材也不免狭窄,但的确有一定真情实感。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的某些七绝诗,也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评此诗说:“不著议论,而一切议论者皆在其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