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西构造体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河西构造体系地方性构造体系名称, 简称河西系。李四光1939年命名。河西系展布在我国西部甘、青毗邻地区的祁连山脉东半部及其东南麓,于中生代末期成生发展至第三纪末成熟定型, 挽近时期活动。该体系由以总体至北15°~30°西方向白垩系及第三系为主形成的一系列褶皱、断裂,及左行雁列的隆起带和坳陷带构成, 包括武威—— 庄浪河——洮河坳陷带、龙首山——冷龙岭——拉鸡山隆起带、张掖——民乐——门源——西宁——循化坳陷带、合黎山——榆木山——大通山——日月山隆起带、酒泉——野牛台——青海湖——共和坳陷带、榆树沟山——祁连山主峰隆起带。河西系复合于祁吕系、陇西系之上,部分已截切了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并在许多地段横跨于古河西系之上。地震资料表明,河西系与其它的构造体系尤其是祁吕系复合部位是我省的地震活跃区之一。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