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法乐

见“昙摩流支”。

008 法乐

佛教法事中唱奏的音乐。其名始见于东晋《法显传》。佛教本出印度,约在东汉明帝年间(58—75)传入中国。佛教音乐随之而来,初为一种吟诵性歌调,称为“赞呗”。但汉语、梵音两不相合,“音韵不可互用”,“至魏时,陈思王曹植……遂制转赞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之讽诵,咸宪章焉。”(唐《法苑珠林》)从此,赞呗渐与中国语言音韵结合,并衍为“转读”与“梵呗”两种形式。转读近于诵,字句无定,用以咏读佛经;梵呗近于歌,或称“颂赞”、“偈赞”,有四、五、七言多种,一般皆作四句,用以赞颂佛祖菩萨。齐、梁时,佛教兴盛。梁武帝肖衍,笃信佛法,曾在裁定雅乐时,“亲制《善哉》、《大乐》、《大欢》、《天道》、《仙道》……等十篇,名为正乐,皆述佛法。” “又设法乐童子伎,童子倚歌梵呗”,每遇“无遮大会则为之。”(《隋书·音乐志》)如是法乐大振,逐渐发展成为清商乐中“倚歌”的这种形式。隋唐以来,又为宫廷燕乐所吸收,形成大曲中风格清雅的“法曲”。唐玄宗所作《霓裳羽衣曲》,即为著名法曲之一。
法乐在后世的发展,有赞、偈、咒、诵等多种形式。赞类音乐,如“八大赞”中的《戒定真香》仍保持其清幽、典雅之古风。

戒 定 真 香


引自 《中国民族音乐大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