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注意的轮廓密度理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注意的轮廓密度理论zhuyi de lunkuo midu lilun对婴儿注意的选择性机制进行解释的理论。由卡默(Kanmel)提出。1岁以前婴儿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为什么在实验中婴儿注视某种图形或某个部位的时间更长一些呢?卡默对这种注意偏好的解释是: 复杂的视觉轮廓密度是决定婴儿的视觉偏好的主要因素。每个年龄的儿童都有他们最偏好的轮廓密度。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倾向于偏好越来越大的密度。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儿童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在视觉系统中有一些对轮廓敏感的单元,适宜的轮廓密度会引起视觉领域的最大的神经兴奋,从而引起他们的视觉偏好。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视觉的感受部分对较密集的轮廓更加敏感。另一心理学家黑斯(Haith)也认为新生儿对有轮廓的对象的扫视范围比较集中,对有轮廓的对象比无轮廓的对象注视时间长。他把这种视觉偏好作为婴儿注意规律之一。这种解释得到了实验的证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