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注释体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注释体例zhushi tili

即注释古书的实践活动所用以表现的形式。这一般指产生于汉代并一直流传下来的附于原典正文之下的“双行小注”。根据这些注释的侧重点和体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传注类、章句类、音义类、集解类、义疏类、评点类、札记类几种。
❶传注类:这类注释产生于汉代,常用的名称有诂、训、传、注、笺等。它们都是为原典作解释,侧重于字词名物的训释,也旁及语言的其他方面。代表作有毛亨的《诗诂训传》、郑玄的“三礼注”、《毛诗笺》等。

❷章句类:这类注释也始见于汉代。其特点是逐句逐章地串讲、分析大意,时或也单独解释一些字词。章句体注释往往有章旨归纳一章的主要内容。代表作有赵歧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

❸音义类:这是自魏晋六朝文字音韵发达起来之后出现的一种注释。其特点是以注音为主,以音示义,偶而也夹杂有对字义、字形的训释。代表作是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❹集解类:这是一种聚集各家对某部书的解说并注入己说的注释体例,又称集注、集释等。这种注释出现于魏晋时期,其特点是“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代表作有何晏的《论语集解》等。

❺义疏类:这是一种兼释原典和注文的注释体例,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又称为“疏”或“正义”。这类注释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有“疏不破注”的惯例,故少创见和异说。代表作有皇侃的《论语义疏》、孔颖达的《五经正义》。

❻评点类:这指的是对古书的评点和批注。这类注释,多是作者潜研文意后的心得体会,用字不多,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清初吴楚材、吴调侯所编的《古文观止》中的评点即属此类。

❼札记类:这指清代学者的读书笔记、札记等。这些学者对经传诸子中的许多疑难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广征博引,勘正前人失误,提出自己的新解,集而成帙。虽往往是对具体问题而发,却蕴含着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代表作有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