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泰宁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泰宁卫明代羁縻卫所名。蒙古兀良哈三部之一。以始设于元代之泰宁路而得名。洪武二十二年(1389),分布于今洮儿河流域的故元辽王阿扎失里所部内附,明设此卫领之,以阿扎失里为指挥使,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正统时渐向南迁,后分布于锦州,历广宁(辽宁北镇)至辽河一带。主要以游牧为生,兼事狩猎和农业。明设广宁马市和义州木市与之交易,其社会经济也有了发展。嘉靖中,察哈尔部等东进,三卫瓦解。明末为内喀尔喀五部所并。 泰宁卫自称“往流”。明初在东北所设蒙古 *兀良哈三卫之一。初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以北,洮儿河流域。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 因元代泰宁路而得名。明命故元辽王阿扎失里为指挥使, 会宁王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领本部人马。永乐二年(1404)命忽剌班胡为都指挥佥事, 掌该卫事。次年命阿散为都指挥金事, 掌卫事。正统间南下,分布于锦州、义州、历广宁(北镇)至辽河一带。其首领还有脱火赤、拙赤、把当亥等。嘉靖中,察哈尔部东迁于辽,遂被残破,其地被喀尔喀五部之速把亥、炒花等所占据,部众被并。 泰宁卫明边地军镇名。位于今吉林省洮南附近。洪武二十二年(1389)五月置。与朵颜卫、福余卫合称兀良哈三卫。明初隶属于大宁都司,后改隶于奴儿干都司。系明代蒙古族人聚居和游猎的主要地区。自15世纪初起经常攻掠辽东,与明冲突不断。16世纪中叶被蒙古喀尔喀部吞并。后金天命七年(1622),归降清太祖努尔哈赤。其部众后被编入蒙古八旗,有些成为满族共同体之重要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