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洛桑学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洛桑学派

近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数理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因创始人瓦尔拉及主要代表人帕累托,均从教于洛桑大学,故名。用数理方法和函数概念,研究和表述各种经济现象。认为社会经济现象全面均衡,创导了一般均衡理论。对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有广泛影响。

洛桑学派

洛桑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函数概念研究、表述经济现象的数理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洛桑学派形成于19世纪末期,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瓦尔拉、帕累托等。因这两位代表人物曾在瑞士洛桑大学任教,宣扬自己的经济理论,故名。
该学派的经济学,试图使经济理论成为像力学那样严密性的科学。因此,他们努力排除经济学中的那些模糊的、非科学的概念。他们并不关心究竟是劳动决定价值和价格、还是效用决定价值等问题; 他们关心的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经验上能够确认的数量间的相关关系。他们确信,正确地把握这种经济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才是经济科学的使命。
该学派的主要理论有瓦尔拉的边际效用论、一般均衡论和帕累托的选择理论。瓦尔拉把价值看作商品交换的比例,以价格代表交换价值,把交换价值当做价值,认为两个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它们的边际效用。他提出所谓 “效用函数” 的概念,把物品数量的增减和其效用的减增确定为一种函数关系。认为如果效用函数与物品存量为已知数,为了获得最大满足,人们必须把物品在一定种类的欲望之间进行适当分配,使这些欲望的满足程度相等,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均等律。在这一法则的作用下,消费者会根据价格变动情况来决定他所消费的物品数量。这种需要量和价格的相互关系构成了 “需求曲线”,从这一法则还可引出供给量与价格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供给曲线。瓦尔拉又从边际效用价值出发,从市场上全部商品的供求和价格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出发,考察了所有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的价格决定问题,从而建立了一般均衡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借助于数理方法,通过建立 “交换方程式”、“生产方程式”、“资本以及信用方程式”、“货币供给和需求方程式” 等论证了他的货币理论,交换、生产以及资本形成等理论。帕累托在经济理论中舍弃了效用可测性的概念,以“无差异曲线” 分析代替一般边际效用论者所用的 “需求曲线” 分析,以阐明他的关于商品需求的 “选择理论”。所谓无差异理论,是探讨假定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要保持相同的满足感,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他同瓦尔拉一样,分析了经济现象间数量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得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并从经济均衡转为社会均衡,在考察所谓 “集合体效用” 的极大化问题时,论证了被称为生产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问题。他认为,当生产资源在各部门的分配使用达到这样一种情况,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的配置方法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人的处境更好时,就意味着生产资源的配置已经使得集合体的效用 (或社会经济福利)达到极大值。他还根据经验材料得出了,除非使收入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 (即国民收入的增加超过人口的增长),否则要缩小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是不可能的,即所谓的 “帕累托法则”。
洛桑学派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仅对经济问题的表面现象进行纯粹形式主义的数学推理,并把这看作是经济研究中最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方法,把经济活动中的复杂关系仅归结为机械的函数关系,这是十分错误的。但该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仍被公认为一种分析现实经济的有用工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7: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