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津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津液body fluid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它主要是指体液, 也包括体内的某些分泌物如唾液、胃液、肠液、关节液, 排泄物如泪、涕、汗、尿等。津液是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的液体物质, 其中清轻稀薄的部分称津, 较重浊粘稠的部分称液。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故常并称而不严格区分。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主要依靠脾、肺、肾、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等脏腑的功能共同完成,尤以脾肺肾三脏起重要作用。《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津液的代谢过程是:脾主运化,将胃肠吸收的水液,上输于肺;肺主宣发肃降,将精微部分输布于周身,将浑浊水液下输到肾;通过肾的气化,清者上达于肺,散布周身,浊者下输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大小肠也能吸收一部分水液,以调节体液平衡。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循环;肝主疏泄,通调三焦水道;所以心与肝也参与津液的代谢。以上津液的代谢过程统称“三焦气化”,如其中任一脏腑功能失常,都会引起津液代谢障碍。 津液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在早期中医理论著作《灵枢》中,津和液有所区别。津随卫气而散布,有濡润肌肉、充养皮肤的作用;液则随精血而滋濡,有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灌濡孔窍之功。二者本质相同,均为含大量营养物质的水液,均来源于饮食水谷,故后世常将津液并称。汗、尿、泪、涕等是津液所化。人体津液充盈,可表现为皮肤润泽,肌肉丰润,毛发光泽,口、眼、鼻等孔窍滋润,关节滑利灵活,精力充沛等。津液是脏腑发挥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又是人体功能活动的产物。津液不足可因缺少饮水、出汗吐泻、过多利尿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口渴咽干、唇焦舌燥、目涩鼻干、小便短少、大便秘结、面容枯槁、皮肤皱瘪等症。如果津液代谢失常,会引起体内局部或全身停积过量的水液,常见病症有水肿、痰多、泻泄等。津液与气血关系密切。津液流通不畅,会影响到气机阻滞;津液枯竭,渗灌入血脉中的水液相应减少,造成血燥生热、血干血瘀等病症。 津液中医学对人体内生理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体液及其生理性分泌物如泪、唾、涎、涕等均属之。它们源于饮食,化生于脾胃,然后脾转输于肺,再由肺宣发至全身,经脏腑组织器官利用后,又受肺肃降作用归于膀胱。上述分泌物及呼吸、汗出、大小便等都是其排泄的途径。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脾的吸收精微、肺的宣降、肾的蒸化,以及三焦水道、膀胱贮藏、排泄和小肠泌别清浊、大肠的吸收、排泄都起着重要作用,或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分析生理水液的活动规律,中医学提出津与液的概念。质地清稀、流动性较大、分布于体表肌肤腠理孔窍,主要发挥滋润作用者为津;质地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内脏、脑髓、骨节,主要发挥濡养作用的为液。津与液虽然质地、性能、分布部位不同,但异名同源,互济互用,相互转化,故常并称。在病理既有病变层次较浅的伤津与病变层次较深的脱液,又多津液同伤。 津液津和液的合称。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津和液均为饮食水谷的精微所化生。其清稀、流动性大者为津;稠厚、流动性小者为液。津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孔窍,具有滋润作用;渗注于血液,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出于腠理则为汗,下达膀胱即为尿。液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具有濡养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如胃液、肠液、关节腔液等,以其所分泌的液体,如泪液、涎液、唾液等。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与液虽同属水液,但在性状、功能、分布等方面又有所区别。一般地说,质地清稀,流动性较大,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等部位,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津液的功能,主要是 津液body fluid中兽医学名词。畜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它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运化及有关脏腑的气化作用而形成。其中清而稀薄的称为津,浊而稠厚的称为液。津随卫气而散布,有濡润肌肉、充养皮肤的作用;液随精血而滋润,有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灌濡孔窍等作用。虽其形态和作用有别,但来源一致,且在周身环流过程中常互相影响或互相转化,不能截然分开,故常合称津液。汗液、尿液和唾液均为津液的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