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流行性腮腺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流行性腮腺炎liuxingxingsaixianyan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对腮组织和神经组织有亲和力。传染源为腮腺炎患者。自唾液腺肿胀前6天到后9天,唾液中均可检出病毒。传染性仅次于麻疹、水痘和百日咳。本病多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由于获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可维持9~12个月,故1岁以下婴儿很少发病。本病由唾液飞沫经空气传染。潜伏期为8~30天。典型发病是以发热、头疼、厌食开始,继之耳垂附近感觉疼痛,第2天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发展,边缘不清,有弹性感及触疼。腮腺表面发热,但不红,不化脓,经1~3天达高峰。张口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肿胀多在10天左右消失。腮腺管口多出现红肿,有助于诊断。患者多在一侧腮腺肿后,对侧腮腺也肿胀,累及双侧腮腺患者约占75%。颌下腺与舌下腺在腮腺肿胀期间或稍后出现肿胀。体温多在腮腺消肿前恢复正常。本病多见的并发症为脑膜脑炎及睾丸炎,脑膜脑炎多见于儿童患者,可在腮腺肿大10天出现症状,但预后良好很少有后遗症。而睾丸炎多见于12岁以上青少年或成年男性。因腮腺炎病毒易侵犯成熟生殖腺,多在腮腺肿后8天内出现。睾丸肿大、疼痛、触痛。大约半数病人可继发睾丸萎缩。但由于多数为单侧睾丸炎,故极少引起不育者。结合流行病史及临床表现,典型患者诊断不难。治疗则以对症疗法为主,并可服用及局部外用中药。患者应隔离至腺体消肿。患病后有持续免疫力。接种疫苗后,亦可产生特异抗体。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本病借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次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症状表现:潜伏期14—21天。病初有发热、畏寒、乏力、食欲不振等,1—2天后腮腺肿大作痛,进酸性或硬的食物,疼痛尤明显。腮腺肿大可限于一侧,或1—4日累及对侧。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不红,有轻触痛。肿大于2—3日达高峰,持续4—5 日后消退。颌下腺常被累及,颌下可扪及肿大腺体。腮腺炎病毒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患者感头痛伴呕吐,但大多能恢复,不留后遗症。若侵犯胰腺,出现左上腹剧痛。预防措施:隔离病人至临床症状消失为止,接触者可服板蓝根冲剂预防。护理: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吃有刺液性的食物。腮腺肿痛可外敷中药。

流行性腮腺炎liuxingxing saixianyan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本病借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一次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症状表现:潜伏期14~21天。病初有发热、畏寒、乏力、食欲不振等。1~2天后腮腺肿大作痛,进酸性或硬的食物后疼痛尤明显。腮腺肿大可限于一侧,或1~4日又累及对侧。肿大的腮腺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不红,有轻触痛。肿大于2~3日达高峰,持续4~5日后消退。并发睾丸炎多见于成人。腮腺炎病毒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患者感头痛,但大多能恢复,而无后遗症。预防措施:隔离病人至临床症状消失为止。接触者可服板蓝根冲剂预防。护理: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腮腺肿痛可外敷中药。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称“痄腮”。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其特征为一侧或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伴发热,少数患者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应隔离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见“传染病学”中的“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通常潜伏期为12~22 d,在腮腺肿大前6 d至肿后9 d从唾液腺中可分离出病毒,其传染期则约自腮腺肿大前24 h至肿消失后3 d。约20%~40%腮腺炎无腮腺肿大。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合并症,青春发育期后男性发病率高达14%~35%。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