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测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测绘测绘测绘“空间目标位置测量和地图绘制”的简称。中国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禹时期,已有“左准绳、右规矩”,测定远近、高低,治理洪水;将“远方图物”铸于九鼎之上,“使民知神奸”所在,描绘地面景物等初始的测绘工作。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测定,经历了2000多年的球体、椭球体、地球椭球3个阶段的测量和认识过程,直到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后,通过全球大地测量和卫星大地测量,才使地球椭球参数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1979年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推荐的地球椭球长半径a=6378137 m,误差小于2 m;椭球扁率为f=1∶298.257,其相对中误差为±3×10-6。1949年以后,中国的天文大地网平差,使大地点地心坐标分量精度由10~15 m、3~5 m提高到优于1 m,从而使中国的大地测量工作进入国际先进地心坐标系行列。航空摄影测量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改变了300年发展的地图测绘和生产过程。航天摄影测量始于1959年苏联测制月球背面图。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卫星遥感,其空间分辨率已由80 m,提高到30 m、5.8 m、2 m,甚至达0.1 m。地图绘制,在16世纪以前主要是调绘记载地面景物。中国现存最早的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的木版地图,已有山、水、关隘等地形描绘和地名、道路里程注记的表示。17世纪后,开始以三角测量测定地面点作为控制基础的地形图测绘。中国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期间,共完成全国1/3地区约8000幅1∶5万比例尺和100余幅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用5年时间,完成了1∶100万、1∶25万比例尺及其他像素数字地图生产和数据库的建立工作。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以来,以地球为对象、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数字化地球、信息化地球或虚拟地球,正在成为测绘专业的新产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