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海啸haixiao由水下或海边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所激起的巨浪。海啸是一种重力长波。其波长约为几十至几百公里, 传播速度由C= 海啸Haixiao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及滑坡所激起的巨浪。深水中的海啸波长可达180公里,速率350节,而波高或振幅仅几厘米。当海啸到达浅水区并在海岸破碎时,比任何风浪都高。海啸的破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底地貌。一般周围为深水的突出陆地的碎浪较小,而海岭附近则较高。海啸与地壳运动有直接关系, 引起大洋海底地壳运动的浅源地震可产生海啸。海啸到达的时间可以预报。根据已知的地震位置,震源和可能受震目标之间的大洋深度,很容易预算出海啸到达的时间。 海啸见“风暴潮”。参见“工程技术”中的“海啸”。 海啸由海底火山活动、地震、海底滑坡、巨大的风暴和核武器在海洋爆炸等引起的巨浪。可分为地震海啸和风暴海啸两类。参见“气象”、“工程技术”中的“海啸”。 海啸由海底地震或风暴造成的海水的剧烈波动。海水冲上陆地,往往造成灾害。参见“海洋水文”中的“海啸”。 海啸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海啸的能量大致为1014~1017J,一般为地震能量的1%~10%。其波长约为数十至数百千米,周期为2~200 min。若取大洋平均深度为4 km、周期为40min,海啸的传播速度为713 km/h,则波长达475 km。海啸从海面到海底的流速几乎是一致的,它携带着巨大的能量快速地传播,在到达沿岸时,水深变浅,能量集中,可形成高达10余m或20余m的巨浪,造成巨大的灾难。破坏性最大的海啸是1703年发生在日本粟津的一次海啸,死亡10万人以上。1883年8月26日和2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岛附近因海底火山大爆发,在许多地点生成高达35 m的巨浪 ,死亡人数达3.6万以上。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左右,印尼苏门答腊岛亚齐特区印度洋海域水下8.9级地震引发海啸,波及印尼、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缅甸、索马里、马尔代夫等国,截至2005年2月,死亡人数29万人以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