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洋农牧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海洋农牧化

海洋生物是一种不断更新的资源,它通过繁殖—发育—生长—成熟—繁殖的无限循环,不断补充自然死亡和被捕捞而损失的部分,使本身的数量和外界环境相适应。它也可以自身调节数量,但有一定的限度,若超过它的调节能力,资源就长期不能恢复,甚至使其濒于灭绝。因而要对海洋生物资源实行科学管理,找出它的最高持续捕捞量,充分挖掘海洋渔业的可能潜力,开发尚未利用的大部分海洋生物。因此,世界各国除积极开发海洋捕捞渔业外,已大力注意对本国沿海和专属经济区的科学改造,利用现代工业技术,采取人工控制的办法,发展鱼虾、贝、藻的养殖事业,即发展海洋农牧场,以期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目前,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已到了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即从 “捕捞” 转到“养殖” 的所谓 “耕海时代”,正如农业上曾经历过利用野生动植物过渡到农耕时代一样,现在不少国家提出建立 “海洋牧场”、“海洋农场”、“栽培渔业” 和 “海洋渔业农牧化” 等新的想法,采取 “耕海牧渔” 的方法。
现在,养殖业已上升为主要的作业形式之一,海产养殖在国际上发展很快,美国出现养殖研究的高潮,准备投资19亿美元建立 “海洋农牧场”,打算在海底养殖贝类,中层养殖鱼类,水面养殖海藻等,预计可使美国水产总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它的好处是成本低、收入大,一般都要比农业上的收益大,并且,海产养殖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世界水产养殖的总产量为600万吨,今后的潜在量为4000万吨。
除养殖外,海洋农牧化的另一个方面是海洋 “放牧式” 渔业,就是把鱼虾等动物,经人工孵化并培养到一定大小后再放到大海里去,让它在饵料丰富的自然海域中索饵长大,这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改造专属经济区的鱼类组成,即抑制或消灭肉食性鱼类,发展生产快、成熟早、食物链较低的鱼种,这也是一条重要的增产途径。
我国海岸线长,岛屿星罗棋布,港湾、滩涂多,可供管理和利用的海域面积估计达二十几亿亩。又有像渤海这样半封闭式的内海,自然条件优越,有四个多世纪的海产鱼类的养殖历史,实现海洋农牧化,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