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淞沪会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淞沪会战Songhu huizhan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三个月之久的大会战。史称“八·一三上海抗战”或“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淞沪会战”或“淞沪抗战”。 1937年8月13日进犯上海的日军 1937年8月9日晚,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水兵斋藤要藏,驾车强行冲入虹桥军用机场,窥探中国军队情况,当场被机场卫兵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于8月13日晨,突然发动对上海中国驻军的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14日,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8月14日至22日,中国的陆军和空军,对杨树浦以西至虹口敌司令部之间的日军发动进攻,一度攻入虹口日军阵地,并打进汇山码头,但未能包围歼灭敌人。23日,约三个师团的日军由张华滨、川沙登陆,向浏河、罗店、宝山进犯,战事中心移到罗店至月浦一线。这时中国军队在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的第三战区统一指挥下,分三个方面御敌,浦东方面由张发奎指挥,淞沪近郊由张治中指挥,江防由陈诚指挥。敌我双方在被敌人称为“血肉磨坊”的罗店至月浦一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31日,敌海空军猛攻吴淞后,以步兵登陆,然后分兵进攻宝山和闸北。第十八军五十三团三营营长姚子青率部坚守宝山城,浴血奋战,500余官兵全部壮烈殉国。9月10日以后,日军增兵至10余万人。21日第三战区改组,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将淞沪作战部队编为左中右三个集团,张发奎为右翼军总司令,朱绍良为中央军总司令,陈诚为左翼军总司令,各自指挥两个集团军,总兵力达40余万人。30日,日军发动全线攻击,突破中国军队阵地,我军向蕴藻浜南岸转移。10月7日起,日军向蕴藻浜南岸猛攻,我军苦战10余天。25日,大场失守,我军退守苏州河南岸。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800官兵,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部队撤退,孤军奋战四昼夜后,才奉命退入租界。10月底,日本从华北抽调三个多师团,从国内调来一个多师团,连同原在上海的部队共九个师团,编组了华中派遣军,取代上海派遣军进行淞沪作战。11月5日,日军三个师团从杭州湾北岸登陆。中国军队腹背受敌,被迫全线撤退。12日,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奋勇苦战了三个月,歼敌6万余人,给敌人以重大打击,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中国军队也受到重大损失。上海的失陷对整个战局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会战开始。在3个月当中,中国有40万军队参战,日军亦渐增至20多万。会战初期日军处于守势;8月23日以后战事迅速扩大,日军转入进攻;9月30日日军发动总攻,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12日上海沦陷,会战结束。这次会战给日军以严重杀伤,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胜利信心,为沿海工业内迁赢得了时间。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日军参战9个师团22万余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参战6个集团军约70个师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