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深圳经济特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深圳经济特区Shenzhen jingji tequ位于广东省南部沿海,珠江口东岸,九龙半岛中部,与香港毗连。面积327.5平方公里,人口约20多万。其中有98平方公里面积规划为经济建设区和城市建设区。其范围比香港和九龙市区大一倍半。深圳地形复杂多样,山、水、丘陵、平原均有。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莲花山余脉—梧桐山和七娘山绵亘于市境东部,最高峰达944米。中部广九铁路两侧多为海拔200—300米的缓坡丘陵,植被覆盖较好。西部珠江口分布着肥沃的滨海平原。市区两面临海,海岸线长195公里。东南部山岭直逼海岸,构成非常曲折的大鹏湾和大亚湾,为华南优良的深水岸段,有利发展海运。湾内岛屿星罗棋布,构成天然屏障。西南珠江口和深圳湾除蛇口赤湾外,大部为泥质海岸,分布有5—6万亩浅海滩涂,适宜发展海水养殖。深圳交通便捷,除广九铁路穿过市区,并建有现代化客、货站外,还有深广、深汕(头)、深惠(阳)等公路干线与广东省内主要地区相连。自1980年建立特区后,深圳的各种优势条件正在得到充分发挥。10多年内就把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以外向型经济为基础、功能比较完备、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市区已建成包括蛇口、上埗、八卦岭等7个工业区和21个市民居住区。赤湾、蛇口、盐田等港口码头拥有1—2.5万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达900万吨。开辟了通往国内各大港口和美、澳、新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远洋货轮。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天候直升机场。初步形成了以特区为中心,沟通海外、连接内地的交通运输网。深圳的工业目前已有电子、机械、纺织、轻工、石化、食品、建材、家具、医药、工艺服装、装饰工程等33个行业,工业产品达1 000多种,其中出口占600种。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41.6%,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73.9%,外贸出口总额平均每年递增80.7%。1988年底,工业生产总值达到88.81亿元,工业产品出口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3.5%,外贸出口总值达18.5亿美元。根据特区总体规划,该市今后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同时发展农牧业、养殖业、旅游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高级技术研究制造业等。在城市建设上采取带状组团式结构,组团之间用园林绿化带隔开。为了充分发挥特区窗口的作用,深圳正在建设科技工业园。在交通上将建设妈湾和大鹏湾深水港,分别停泊5—10万吨级轮船,其中包括6个5万吨和2个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不久它将成为我国南海最大的现代化深水港。 深圳经济特区示意图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我国起步最早、规模较大的一个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南临香港新界,东濒大鹏湾,西接珠江口,北傍梧桐山和举白山脉,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达320多平方公里,其中可供规划城市建设的土地约90多平方公里,余为山地,总面积比香港、九龙地区大一半。现有人口30万左右。根据特区建设规划,特区的腹地是罗湖商业区,西部是蛇口工业区,东部是深圳水库,大小梅沙风景旅游区和住宅区。深圳特区是以工业为重点,兼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的经济特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