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淳于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21 淳于意约前216—150

西汉医学家。姓淳于,名意,临甾(山东省淄博市)人。曾任齐国太仓长,又称“太仓公”,简称“仓公”。他家境贫寒,年轻时酷爱医术,曾拜公孙光为师,后投师公乘阳庆,研习3年。29岁时已医术精湛。他精于望色,重视切脉,能根据脉象判断病情,推断人的生死。治病重视服药,擅长针灸。当时他正确提出龋齿成因为“食而不漱”。他因拒绝给达官显贵治病被控告,于汉文帝四年遭捕入狱,幸小女缇萦上书汉文帝,愿作官婢,为父赎罪而获释。后来在回答文帝询问时,他叙述了自己学医经过和治病细节,描述了25例医案,包括病人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症状、脉象、诊断、治疗、愈后情况,被称为“诊籍”。司马迁将其记录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诊籍中记载脉象18种,许多脉象沿用至今。淳于意在中医诊断学上有一定的贡献。

淳于意公元前2世纪

西汉临床医学家。曾任齐国太仓长,故又称太仓公、仓公。齐临甾(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年轻时喜爱医学,先从公孙光学医,后又拜公乘阳庆为师,刻苦学习医学知识。3年后,医疗技术大大提高,诊察疾病能知人生死。后因得罪权贵,于文帝四年(公元前174)被逮至京都长安问罪,他的小女缇萦随同前往,并上书皇帝,愿荐身为官婢,以赎父刑。文帝十三年,汉文帝赦免了淳于意,废除了部分肉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缇萦救父”的故事。在此期间,淳于意曾多次回答朝廷的询问,详细陈述了自己的学医经过及为人治病的具体情况,司马迁将其内容详细记录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淳于意的答词就是被后世所称的“诊籍”,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在“诊籍”中,淳于意介绍了25个病例,记载了患者的姓名、职业、里居、疾病症状、脉象、诊断、治疗、预后等。淳于意精于切诊和望诊,能凭据脉象、面色判断病情的轻重吉凶,治疗能根据疾病的性质选用不同剂型。此外,他还擅长刺法、灸法、冷敷等治疗方法。跟从他学医的有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等人。

淳于意

西汉临淄(今属山东)人,著名医生,为我国医学史上“医案”的创始人。曾为齐太仓长,故世称仓公。著有《诊籍》25则,由司马迁载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另有《生死秘要》1卷和《决死秘要》,已佚。他从小喜医,随公孙光学医习文,又得同郡公乘阳庆的《禁方》和《脉书》,遂精于医。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他因拒绝为官宦人家出诊,被罗织莫须有罪名押到长安。后由于小女缇索上书,请代父赎罪,其笃诚之心感动文帝,为之免除肉刑并召问平日医绩。

淳于意前205—前140

汉初医学家。临淄人。文帝时,曾任齐太仓令,故称“仓公”。辨证审脉,治病多验。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与扁鹊合并立传,谓《扁鹊仓公列传》,说他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后被人所告,入狱受刑,其女淳于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史记》中还记载了他的25例医案,称为“诊籍”,记录了他诊治疾病的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