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淹城遗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淹城遗址

在江苏省武进县南20里的湖塘桥西。发现于1957年。约为西周至战国时的遗存。城分外、中、内三重:外城略呈圆形,周长2500米,残高9到13米;中城略靠东北,呈方形,周长1250米,比外城高;内城(或叫王城、子城)亦偏北向,呈方形,周长不足500米。三重城各设一门,外城门在西北,中城门在西南,内城门则朝南开。在内城西边与外城之间,由南向北有3个并列的土墩,高约10米。有人推测它可能是楼台或了望建筑的遗物。城外有护城河,也分三道,一般宽50米,深3至4米,长3000米。从该城的的规模和设施及其所处位置——依江傍湖近海的吴中平原中央地区来看,它很像是一个屯兵的军事堡垒。在遗址中,曾出土了西周及战国时的独木船、铜盘、铜匜及原始青瓷、几何印纹陶等文物。淹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西周及春秋战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1988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淹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塘桥西。为西周初奄君所筑。奄为商之盟国,原在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周成王即位时,随武庚和东方夷族反抗周朝,为周公所灭。《越绝书》言奄君助纣为虐,周公伐之,驱逐而窜居于斯。《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朱熹注云:“奄,东方之国,助纣为虐者也。”城由内、中、外三重土城墙和三道护城河组成,全城面积约0.6平方公里。内城即子城,俗称王城,又称紫罗城,偏北,似方形,高约5米,宽约10米,周长不足0.5公里。中城,又称里罗城,呈方形,最高约14米,周长约1.5公里。外城为不规则圆形,南北长约660米,东西长约800米,残高9—13米,顶宽10—17米,周长2.5公里有余。三城均有护城河环抱,城河宽30—60米,深约3米余,河水清澈,常年不干。城址内还有竹木古井、金井、玉井、春秋舞台等遗迹。三道城墙之间各有水门出入。在外城与中城之间,兀立着三个高约10米大土墩,面积均足有万余平方米,由南至北并立,俗称头墩、肚墩和脚墩,传为“奄君子女冢”,与文献所记位置有异,似为瞭望台基。淹城出土文物甚多,有3只长11公尺誉为“开天辟地第一舟”的独木舟、素色文雅的铜鼎、铜剑、铜矢、铜盘、铜匜等青铜器,数以千计的几何印纹陶器和原始青瓷器等,约为西周和战国时遗物。据考证,此城似为屯兵用军事堡垒,奄君据此对抗周室,具有依山傍湖近海的重要战略地位,是研究西周至春秋战国史和吴文化史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遗址内林深草茂,古野之趣极浓,为我国目前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面城池遗址,被誉为“中国一绝”,为西周城建文物古迹旅游的最佳处。

淹城遗址

在江苏省武进县湖塘乡。1986年至1989年多次发掘。遗址共有三道城墙,三道城河,总面积约64万平方米。今存外城呈圆形,残高9-13米;城外护城河宽40-50米,深3米余。中城方形,高于外城。内城(俗称紫禁城)也为方形,高约5米。三城各有一门,方向各异,供人出入,而护城河则靠船渡过。城外一二公里范围内,有大小不等墓墩80余个,曾出土文物200余件,有木船、铜器和原始青瓷。据考证,此城始建于春秋末,战国后废弃,形式罕见,是研究春秋战国历史的珍贵资料。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