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朝文献通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清朝文献通考典志体史著。又名《皇朝文献通考》。三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详情参见《清朝通典》条)。所记内容始于清开国的1616年,迄于乾隆五十年(1785)。马端临《文献通考》叙事止于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年间,至清初已年隔久远。乾隆帝遂于十二年(1747)命设馆续修。开始时拟从南宋至清朝编为一书,但在撰写过程中发现书法难定:叙前朝事一律用平书,至叙及清代,凡遇国号、年号、庙号、诏谕,必须顶格跳行。同一书中述前代帝王不用此书法,独尊清帝,于理不通;然统尊前代,又难显本朝神圣。为解决这一困难,遂于乾隆廿六年(1761)决定分编两书,一为《续文献通考》,上接马氏《文献通考》,一为《皇朝文献通考》,上接《续文献通考》。 清朝文献通考书名。又名《皇朝文献通考》清三通馆臣奉勅修。乾隆十二年 (1747) 开始编修,乾隆五十一年书成。原为 《续文献通考》 的一部分,乾隆二十六年,开始将其中清代部分单编一书,并称以现名。是书内容与 《清朝通典》 一样,也是一部记述清前期社会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体例则与 《续文献通考》相同。全书共300卷,分为田赋考12卷、钱币考6卷、户口考2卷、职役考5卷、征榷考6卷,市籴考6卷、土贡考1卷、国用考8卷、选举考16卷、学校考14卷、职官考14卷、郊社考14卷、群祀考2卷、宗庙考12卷、群庙考6卷、王礼考30卷、乐考24卷、兵考16卷、刑考16卷、经籍考28卷、帝系考7卷、封建考10卷、象纬考12卷、物异考1卷、舆地考14卷、四裔考8卷。卷首有凡例16则。为符合清代制度的实际情况,本书细目与 《续文献通考》相比,也做了一些调整。如增加八旗田制于田赋考、八旗壮丁于户口考、八旗官学于学校考,删去市籴考中的均输和买籴、选举考中的童子科、兵考中的车战等内容。是书与 《清朝通典》 所记多有重复,但内容却较其更详备,分类也更细。其中宗庙、王礼、乐、帝系等考均多有关清代宫廷的记载,可与《清朝通典》等参阅印证。是书的版本情况与 《清朝通典》 相同。目前最流行的本子也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为影印2册精装本。 清朝文献通考书名。原名《皇朝文献通考》乾隆时官修。三百卷。《续文献通考》的续编。体例同《续文献通考》,全书分为田赋、钱币、户口等二十六考,所记始清开国至乾隆五十年(1785年)。取材多据档案、国史、实录等。是记载清前、中期主要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