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编钟
编钟是历史悠久的宫廷乐器,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就有三枚一套的青铜制编钟,到战国时全套编钟多至65枚,以后历代仍以16枚为一套。清宫规定,每逢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大婚、宴会等大庆节日或盛典,皇帝亲临太和殿,宫乐队用金编钟奏中和韶乐。为演奏需要,清廷分别于康熙五十四年 (1675) 和乾隆五十五年 (1715) 制造两套金编钟。每套编钟均为十六枚, 同𧆾分上下两层悬挂 (𧆾是悬挂编钟的架子, 此𧆾木胎, 雕花,髹朱漆、贴金),应十二正律、四倍律、阴阳各八之例。编钟上部为交友钮,钟体精铸龙戏珠图案。开光面上铸有阳律名和年款。乾隆金编钟系仿康熙金编钟而范铸,形制基本相同,但在图案细部和重量、尺寸上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