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渎山大玉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渎山大玉海

元。又名黑玉酒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玉雕瓮,重约3500公斤。高70厘米,口径135—182厘米,最大周长493厘米,膛深55厘米。北京市团城玉瓮亭内存置。以杂色黑玉制成,玉质青白中带黑。体呈椭圆形,体外浮雕大海的壮阔景色:海面波涛汹涌,海底暗流隐伏,海龙、海猪、海马、海鹿、海犀等动物在这凶险的环境中奋勇前行,它们的形态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琢制这磅礴壮阔的场景时,除以浮雕为主外,海浪及各种动物的毛发、鳞甲、翅膀等细部均以不同的阴阳线条刻画,所以整体纹饰具有粗犷之美,仔细观察又处处可见细腻的雕琢。制作时,注重因材施艺、随其形刻的传统技艺的发挥,同时在俏色工艺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例如,利用玉色较浅处,刻成白沫飞溅的浪花。玉瓮膛内刻有乾隆皇帝为玉海所作的三首七言诗及自注。关于玉海的制作年代,《元史·世祖本纪》载: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十二月“己丑,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广寒宫。”后几经沧桑,曾流落到西华门外真武庙中,道人用作菜瓮使用。清代,乾隆命以千金换取,并在团城承光殿前建一小亭将其陈设。此间还曾四次对它修饰。

渎山大玉海

蒙元制品,现置北京市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翁亭中。内空的椭圆体,高70厘米,膛深55厘米,口径135~182厘米,最大周长493厘米,重6500千克。“渎”、“独” 同音,“渎山” 当指玉材产地——河南省南阳的独山,“海”是酒海的简称,因原用作酒器。渎山大玉海由一块大玉石雕成,玉色青黑,杂以白色斑纹,并带黑色斑点。器口延袤起伏,腹部外隆,胎壁甚厚,造型雄武硕大。外壁以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饰以波涛汹涌的大海及生活在海中的龙、马、猪、鹿等海兽,形象各异,体态丰满,极有气势。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此器是一件划时代的杰作。
渎山大玉海做成于至元二年(1265年,此时还没有“大元” 的国号),世祖忽必烈下令置于北海琼华岛山顶上的广寒殿内。蒙古族酷嗜豪饮,帝王御宴规模惊人,因此所用的贮酒器硕大。渎山大玉海可贮酒三十余石,但在当时,并不是最大的,已知在大明殿中,还有贮酒五十余石的木质银裹漆瓮。
蒙元时期,渎山大玉海始终是宫廷重器。元亡,明太祖下令拆毁元代宫殿,惟独留下了装修、陈设最为豪华的广寒殿,以警示子孙奢侈亡国。明中期,广寒殿倾圮,渎山大玉海因之流出宫苑。乾隆十年(1745年),风雅好古的皇帝得知它在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中,已沦为道士的菜瓮,于是,以白银千两购回,放进了团城,还建起玉瓮亭妥加保护。乾隆帝又四次下令修磨,尽管修磨带来的改动不会太大,但今见的渎山大玉海毕竟已非全然是蒙元旧观了。
渎山大玉海原配底座久佚不见,令人惊喜的是,近年在北京宣武区的法源寺内重被发现。

渎山大玉海

中国国宝玉器之一。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用杂色和田墨玉雕成,为一口大缸状的工艺品。高70 cm,口径最大处182 cm、最小处135 cm,最大周长493 cm,膛深55 cm,重3500 kg。玉海外壁雕满在大海中戏水的龙、马、猪、鹿、犀、螺、鱼等瑞兽。玉海雕成后,作为元世祖的酒缸,可盛酒3000 kg。经元、明两代的变乱,到清代初年,玉海流落到北京西华门外真武庙中,成为道士的酸菜缸。乾隆皇帝用重金赎回,并在玉海内壁刻了三首诗和序言。当时由于丢失了底座,清代又专门配了一个乳白色的玉质底座,其雕刻风格为清乾隆时手法,与玉海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1988年,在北京宣武区牛街的法源寺内发现了玉海的原配底座。目前,渎山大玉海陈列在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