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温室效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温室效应wenshi xiaoying

大气层中 “温室气体”成份的增加而导致的地表增温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热量大部分是由太阳以短波辐射传送来的。而其中的大部分又透过长波 (红外辐射) 的形式重新辐射回宇宙空间去,从而构成地表的热量平衡。然而大气中却有部分气体具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阻止热量从地表往外辐射,这些气体即称为 “温室气体”,而其作用正象玻璃在一般温室中的作用保持着温室内的温暖,故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呈增加的趋势而导致地表增温时亦称温室效应。目前认为导致地表增温的最主要气体为二氧化碳,其他“温室气体”近年亦越来越受注意,其中包括甲烷、含氯氟烃、一氧化二氮和臭氧。在过去100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增加了25%,而这一增加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估计相一致。试验表明,当CO2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到相当于目前大气中CO2浓度的2倍时,地表平均气温将可能升高1.5~4.5℃。而在这一情况下,南北极气温的升高将是这一数字的2~3倍。这一结果造成的影响包括使中纬度大陆中部发生夏季干旱,导致农业生产的困难,并将使更广泛的地区农业减产。此外,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和陆上部分冰雪融化和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从而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由于对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内部机制的估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各种预测有很大的差异。一项较新的估计是全球气温升高1.5~4.5℃会使海面升高20~140cm。当全球海面上升1~2米时,将淹没目前许多重要的沿海地区。1985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学联合会在奥地利召开了关于温室效应、气候变化及其后果的会议,呼吁各国科学家和决策者应开始积极合作,以探讨和选择有效的对策和调整措施以缓和温室效应。但预料在短期内对全球的温室效应问题的解决将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在大气中积累形成球形贮热层使地表温度升高的效应。从地球表面反射的阳光被大气层中的球形贮热层吸收,就像温室吸收太阳的热量一样,使地球气候日益变暖,并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由于化石能源的消费剧增和森林的大量砍伐,大气中的CO2大幅度增长。100年前大气中CO2含量为290ppm,现已提高到345ppm。加之近20年来大气中氯氟化碳(CFC-11,CFC-12)、甲烷、氮氧化物等微量气体的浓度显著增加,更使温室效应加剧。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升高,近百年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已上升了0.5℃。据估计,到下个世纪将升高1.5~3.5℃。温度升高会使海水热膨胀,并将大量融化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层,造成海洋水位上升,引起整个地球气候和降水分布发生改变,暴雨和干旱等恶劣气候更加频繁。因此,节约能源和开发对气候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新能源; 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以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等,是对付大气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

温室效应wenshi xiaoying

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成分增加而导致的地表增温现象。温室效应的概念起源于小气候环境的人工控制。温室的玻璃顶和玻璃窗,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增高;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地球大气具有温室一样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的热量大部分是由太阳以短波辐射传送来的。而其中的大部分又透过长波(红外辐射)的形式重新辐射回宇宙空间去,从而构成地表的热量平衡。然而大气中却有部分气体具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阻止热量从地表往外辐射,这些气体即称为“温室气体”。目前认为导致地表增温的最主要气体为二氧化碳,其它“温室气体”近年亦越来越受注意,其中包括甲烷、含氯氟烃、一氧化二氮和臭氧。在过去100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增加了25%,而这一增加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估计相一致。试验表明,当CO2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到相当于目前大气中CO2浓度的2倍时,地表平均气温将可能升高1.5—4.5 ℃。而在这一情况下,南北极气温的升高将是这一数字的2—3倍。类同于地球,金星因存在浓密的大气层,故其温室效应使温度升到450℃以上。反之,月球因无空气存在,故亦无温室效应产生,白天可使温度上升至125℃以上,夜间则降至-125℃以下。地球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环境影响重大,包括使中纬度大陆中部发生夏季干旱,导致农业生产的困难,并将使更广泛的地区农业减产。此外,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和陆上部分冰雪融化和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从而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一项较新的估计是全球气温升高1.5—4.5℃会使海面升高20—140cm。当全球海面上升1—2米时,将淹没目前许多重要的沿海地区。因此,目前在国际上对温室效应的研究非常重视。

温室效应

原指温室的玻璃顶、壁能截获室内反辐射的红外线使室温增高的现象。在环境科学中主要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能吸收地面反辐射的红外线使近地表层气温增高的现象。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这种作用就越强烈,甚至可能触发冰雪反馈,导致全球性的灾难。参见“冰雪反馈理论”。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环境热学中的一种现象。简单地说,由于地球表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导致地表附近气温的升高,人们把这种现象就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原指透过温室玻璃入射阳光所造成的室内增温受阻于玻璃不易散失而得以保存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地表受到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被加热,温度提高,再以长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地表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吸收,大气被加热,也以长波向外辐射能量,很大一部分辐射能又返回地表。这样,大部分长波辐射能被阻留在地表和大气下层,使地面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这种作用与温室玻璃所引起的作用类似,所以也称为温室效应。
19世纪中期,就曾有人指出要注意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但当时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主要是火山活动造成的,影响不大。20世纪以来,人们注意到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据联合国经济开发署估计,到2000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比1900年增加25%。由数学模式计算的结果,20世纪末世界地表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0.4—0.5℃,这个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引起的增温估计值,目前已被多数人所接受。关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❶世界平均气温的变化不仅决定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还决定于其他错综复杂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及各种反馈机制。例如,当大气二氧化碳增加引起海洋温度升高时,洋面蒸发也同时增强使低云和降水增加,低云增加使地球反射率增大,对地表有降温效果。这种反馈关系将缩小初始的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增温效应;
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不仅使空气和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还会增加水分的蒸发,提高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形成不断加强的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的灾难性变化。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倍,地球表面温度将升高2℃,这样,不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会发生重大改变,更危险的是将会使地球上的冰川、冰山等逐渐融化。这些冰体融化的水量,可以使海洋水面足足上升60米以上。世界上广大的低于海平面的农业区、沿海大城市,直至欧洲的大部分土地,都将沦为海底;
❸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飘尘量迅速增加,飘尘粒子对太阳光有较强的反射作用。阳光反射加强,使气温降低,这称之为 “阳伞效应”。部分科学家进一步推测,飘尘日益增多,不但抵消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还会使地球上的气候慢慢转冷,两极冰层加厚,山地冰川下降,海水后退,“小冰期” 可能再次出现在地球上。目前,对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对未来世界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科学界尚无统一的意见。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环境热学中的一种现象。简单地说,由于地球表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地表附近气温的升高,人们把这种现象就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原指透过温室玻璃入射阳光所造成的室内增温受阻于玻璃不易散失而得以保存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地表受到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被加热,温度提高,再以长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地表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吸收,大气被加热,也以长波向外辐射能量,很大一部分辐射能又返回地表。这样,大部分长波辐射能被阻留在地表和大气下层,使地面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这种作用与温室玻璃所引起的作用类似,所以也称为温室效应。
19世纪中期,就曾有人指出要注意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但当时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主要是火山活动造成的,影响不大。20世纪以来,人们注意到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据联合国经济开发署估计,到2000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比1900年增加25%。由数学模式计算的结果,20世纪末世界地表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0.4℃~0.5℃,这个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引起的增温估计值,目前已被多数人所接受。
关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世界平均气温的变化不仅决定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还决定于其他错综复杂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及各种反馈机制。例如,当大气二氧化碳增加引起海洋温度升高时,洋面蒸发也同时增强使低云和降水增加,低云增加使地球反射率增大,对地表有降温效果。这种反馈关系将缩小初始的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增温效应; (2)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不仅使空气和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还会增加水分的蒸发,提高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形成不断加强的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的灾难性变化。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倍,地球表面温度将升高2℃,这样,不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会发生重大改变,更危险的是将会使地球上的冰川、冰山等逐渐融化。这些冰体融化的水量,可以使海洋水面足足上升60米以上。世界上广大的低于海平面的农业区、沿海大城市,直至欧洲的大部分土地,都将沦为海底;(3) 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飘尘量迅速增加,飘尘粒子对太阳光有较强的反射作用。阳光反射加强,使气温降低,这称之为“阳伞效应”。部分科学家进一步推测,飘尘日益增多,不但抵消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还会使地球上的气候慢慢转冷,两极冰层加厚,山地冰川下降,海水后退,“小冰期”可能再次出现在地球上。目前,对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对未来世界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科学界尚无统一的意见。

温室效应

大气使太阳辐射透过而阻挡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对地球起保温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气温应为-18℃,而现在实际平均气温是15℃,大气温室效应使之提高了33℃。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到2100年可能倍增,使全球增温1.0~3.5℃。温室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并积蓄下来。塑料薄膜透光率一般为80%以上,好的可达90%,接近玻璃。大型塑料薄膜温室内的最低温度阴天比室外高1.0℃,晴天高3.5℃。中国温室技术已有2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出现玻璃温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