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游戏元交际理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游戏元交际理论youxi yuanjiaoji lilun由巴特森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元交际是一种抽象水平的交际,它以否定和解释为基本框架,依赖于交际双方的关系和对于所传递的信号(往往是意义不明确的隐喻)的辨识和理解。人类的交际不仅有意义明确的言语交际,而且有意义含蓄的交际。这种意义含蓄的交际就是元交际。如,下雪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一个孩子抓了一把雪, 揉成一团, 出其不意地向另一个孩子掷去,然后停下,笑着,等着对方的反应;被雪块掷中的孩子吃了一惊,刚要恼怒,但看到同伴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随即也笑着抓起一团雪,向对方掷去。他们就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戏。为什么两个孩子没有真的打起来呢?是因为第二个孩子明白了第一个孩子的动作停顿、脸上的表情是一种游戏的信号,是表示游戏的提议,所以他便做出相应的反应,游戏就发生了。动物也有相似的情况, 灵长类动物的游戏往往以某些夸张的姿势、动作和表情为先导,例如张大的嘴巴、过分迟慢的步态和昂首阔步、洋洋得意的神情等。这种特殊的“玩相”实际上是“这是在玩”的游戏信号。如果它的同伴注意到这种信号,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于是它们就会打架闹着玩。只有当参与游戏的人带着“这是在玩”的信息的信号达成协议或进行元交际,游戏才能发生。所以,游戏是信息的交流和操作的过程,特征就是元交际。把游戏看作是元交际,就把游戏与有目的行为联系起来了。动物必须能够意识到“这是游戏”或“这不是真的”,才能够参与游戏。在这种理论观点指导下,认为幼儿在游戏中不是孤立地一个事物一个事物地学习,而是在事物的关系与联系中,即在“非”某物的物体群体中学习, 学会区分与概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