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游牧民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游牧民族指从事游动放牧生产的民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民族,主要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和奴隶社会的初期,但是,在周围先进民族的影响下,一些游牧民族也可进入封建社会阶段。例如蒙古族,在成吉思汗兴起前,尚处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奴隶社会初期。但当成吉思汗兴起后,在宋、辽、金三朝先进文化的影响下,很快进入了封建社会。新中国建立后,虽然我国有一些民族仍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但已实行定居放牧,同时又大力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不再是单一的畜牧业生产,因此不能说是游牧民族。在古代新疆,由于游牧民族经常流动放牧,所以他们建立的国家在历史上被称为“行国”,例如乌孙、大月氏即是。 游牧民族一般指原始社会末期以从事畜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民族。因主要依靠畜牧业提供的肉、毛皮、油脂、乳汁和骨头为生,故随牲畜四处游牧,并逐渐用牲畜作为商品交换的估价标准。马克思指出,“游牧民族最先发展了货币形式, 因为他们的一切财产都具有可以移动的因而可以直接让渡的形式, 又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经常和别的共同体接触,因而引起产品交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7页)有的民族进入阶级社会后,尚处于游牧经济状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