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个人所得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的收入所得征收的一种税。1980年9月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来源于国内外的所得及不在中国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来源于中国的所得都要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课征,对工资薪金所得按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征,对劳务报酬等项所得采用20%的比例税率计征。因中国人民收入水平低,主要对外籍人员征收。

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

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中国为适应对外经济开放、对内经济搞活的要求,于1980年立法开征个人所得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都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偶然所得以及经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以上所得根据不同来源,分别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计征。

个人所得税

国家对个人所得按规定征收的一种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我国1950年公布的《全国税收实施要则》中规定有薪金报酬所得税。由于我国实行低工资,当时未开征。1980年9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对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中国人或外国人),从中国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只就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应税的所得项目有: (1) 工资薪金所得; (2) 劳动报酬所得; (3)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4)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5) 财产租赁所得及经我国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税率分为超额累进税和比例税率两类。自1987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生效后,因调节税所规定的费用扣除额低于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所以中国公民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后,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在华外国人仍按《个人所得税法》纳税。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指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 《个人所得税法》 于1980年9月10日公布,1993年10月31日经八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修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他们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其从境内和境外取得的应税所得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他们应就在中国境内的应税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的征税对象包括以下项目:
❶工资、薪金所得;
❷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❸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担经营所得;
❹劳务报酬所得;
❺稿酬所得;
❻特许权使用所得;
❼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❽财产租赁所得;
❾财产转让所得;
❿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为:
(1)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详见下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
2
3
4
5
6
7
8
9
不超过500元的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注: 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税法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或者再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详见下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
2
3
4
5
不超过5000元的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00的部分
5
10
20
30
35


注: 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得所额是指依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损失后的余额。
(3) 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即稿酬应纳税额=稿酬应税所得额×20%×(1-30%)。
(4)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即其应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中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5)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❶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额-800元 (或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指在每月减除800元的基础上再减3200元,这主要是指外籍人员、外籍专家或者在境外任职或受雇的。
❷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点额- (成本+费用+损失)。
❸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必要费用。减除的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800元。
❹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❺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额- (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❻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或者其他公益事业损赠的部分,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税中扣除。按照 《个人所得税法》 的规定:
(1)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❶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的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❷储蓄存款利息,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❸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❹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❺保险赔款;
❻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❽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❾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免税的所得;
❿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❶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❷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❸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3) 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但扣除额不得超过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具有调节收入、缓解贫富悬殊、促进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特性。1799年,个人所得税在英国创立,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在英、美、日等一些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即是个人所得税,其收入比重一般占到税收收入的30%以上。因此,个人所得税在国际社会被称为“经济内在调节器”和“社会减压阀”。
1.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规定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税制,针对11个不同的应税项目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税率来计征个人所得税,其税率主要有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 (见表)。

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500元的不超过475元的50
2超过500~2000元的部分超过475~1825元的部分1025
3超过2000~5000元的部分超过1825~4375元的部分15125
4超过5000~20000元的部分超过4375~16375元的部分20375
5超过20000~40000元的部分超过16375~31375元的部分251375
6超过40000~60000元的部分超过31375~45375元的部分303375
7超过60000~80000元的部分超过45375~58375元的部分356375
8超过80000~100000的部分超过58375~70375元的部分4010375
9超过100000的部分超过70375的部分4515375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35%(见表)。

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5000元的不超过4750元的50
2超过5000~10000元的部分超过4750~9250元的部分10250
3超过10000~30000元的部分超过9250~25250元的部分201250
4超过30000~50000元的部分超过25250~39250元的部分304250
5超过50000元的部分超过39250元的部分356750


注: 1.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成本、损失)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3)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应税所得额为2~5万元的,其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应税所得额为5万元以上的税率为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见表)。

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20000元的不超过16000元的200
2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
超过16000~37000元的部分302000
3超过50000元的部分超过37000元的部分407000


注:1.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应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5)对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采用的比例税率为20%。
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其应纳税所得额应为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应为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财产转让所得,其应纳税所得额应为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
从我国国情出发,个人所得税采用了以代扣代缴为主,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为辅的征收方式。因此,一切向个人支付应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都是个人所得税的法定代扣代缴义务人,必须按税法规定认真履行扣缴义务。凡不依法履行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是违反税法的行为,这类单位或者个人应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具体地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
(1) 中国公民个人和个体工商户,无论其所得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境外;
(2)在中国大陆居住满1年或有来源于中国大陆所得的港、澳、台同胞和华侨;
(3)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或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籍个人。
个人所得税采用以支付应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代扣代缴税款为主的征收方式,同时在某些情形下,要求纳税人必须自行申报纳税。自行申报纳税的纳税人,大体有以下几种:
(1)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如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从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等等。
(2)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虽然这种情况下,有扣缴义务人,并在支付时已经扣缴了税款,但纳税人仍然应当自行申报纳税。在申报纳税时,已扣缴的税款可持完税凭证从应纳税额中扣除。
(3)有扣缴义务人,但扣缴义务人没有依照税法规定代扣代缴税款的,纳税义务人有责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
5.个人所得税纳税期限
为了保证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并使纳税人有法可依,税法规定了各项应税所得的纳税期限:
(1)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人在次月7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2)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分为两种情形确定纳税期限:对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收入的(包括工资、薪金性质而应与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合并计税的所得),应当在其取得每次所得后的7日内预缴,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于平常没有取得收入,而在年终一次性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在取得所得后的30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
(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0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具体是:取得的所得在来源国按年结算税款的,在来源国纳税年度终了、结清税款后30日内,应在中国申报缴纳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取得的所得在来源国按其税法规定无需纳税,或在取得所得时结算税款的,应在次年1月1日起30日内,在我国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4)其他各项所得,无论其应纳税额是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还是由纳税义务人自己申报缴纳,按照规定都应当在次月7日内将应纳税款或所扣税款缴入国库。
此外,对于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的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可采取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预缴时,应在次月七日内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年度终了后30日内再进行汇算清缴。
6.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地点
自行申报纳税的纳税人,应当向取得所得的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所得的,可以由纳税人选择一地申报纳税。纳税人根据不同的情况,如果需变更申报纳税地点,要经原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7.个人所得税的免税项目
为了体现国家对某些所得项目的支持、鼓励和照顾,我国参考各国通常的做法,在税法中列举了10项免税项目。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所说的国债利息,是指个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而取得的利息所得;所说的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是指个人持有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而取得的利息所得。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具体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救济金是指国家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具体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规定免税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如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按规定提取的手续费。
个人取得的上述各项所得,无论收入多少,均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8.偶然所得
所谓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得奖是指参加各种有奖竞赛活动,取得名次得到的奖金;中奖、中彩是指参加各种有奖活动,如有奖销售、有奖储蓄,或者购买彩票,经过规定程序,抽中、摇中号码而取得的奖金。偶然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一律由发奖单位或机构代扣代缴。

个人所得税

是对个人(即自然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的征税对象是个人所得的应纳税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开征,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其主要特点是分项课征,税率较低,计算简便。1950年1月30日,政务院《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征收薪给报酬所得税。由于实行低工资制,未予开征。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同年12月14日公布了施行细则,个人所得税在全国全面开征,征收对象主要是外国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从1987年1月1日起实行。其纳税义务人是中国公民。同时, 国务院于1986年1月 7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 自1986年度起施行。1993年10月31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修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并于1994年1月28日公布了新的实施条例,统一了个人所得税。甘肃省征收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执行的,并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对个人所得税的减税对象、减税比率等作了具体规定。甘肃省地方税务局于1995年4月8日制定了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暂行办法。

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中国1980年公布了《个人所得税法》,开征了个人所得税。同年12月14日公布了实施细则,税率0%~45%。1993年10月31日公布了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并于1994年1月28日公布了新的实施细则,统一了个人所得税。提高了费用扣除标准,本国公民的减除额为800元,涉外纳税人附加减除费为3200元。降低了税负,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等税率20%。2006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又有新的规定。中国此项税收收入1981年0.05亿元,1982年0.10亿元,1983年0.17亿元,1985年1.32亿元,1989年2.11亿元,1990年4.03亿元,1991年5.27亿元,1992年6.30亿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