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湘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湘军Xiangjun晚清曾国藩组织起来的封建军阀武装。清朝的常备军——八旗军和绿营兵早已腐朽不堪, 不足以应付迅速发展壮大的太平军。1853年(咸丰三年),曾国藩受咸丰帝之命任湖南“团练大臣”,办理团练。但曾复奏皇帝, 说办练无济于事, 须改弦更张, 另练新军。于是在湘乡地主罗泽南、王鑫招募的团练基础上,编练成湘军。特点是实行封建乡土结合,建立严格的个人隶属关系。将领任用湘乡人, 多为至亲密友, 门生故旧。士兵也都招湘乡农民。其编制以营(500人)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实体,营辖四哨,哨辖八队。士兵由什长挑选, 什长由哨弁挑选, 哨弁由营官挑选。几营或十几营合做一“统”,设统领一人。营官由统领拣选,统领由统帅拣任。营只服从营官一人,统只服从统领一人, 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从而用封建隶属关系,造成曾国藩在湘军中的牢固统帅地位。到1854年2月, 湘军水陆师编练完成, 计有陆师13营,6500人;水师10营,5000人,全军合计员弁兵勇夫役共1.7万余人,成为太平天国的凶恶敌人。主要将领有左宗棠、刘长佑、曾国荃、刘坤一等, 逐渐形成湘系军阀集团。 湘军清末湖南曾国藩等创建的封建军阀武装。咸丰三年(1853年),为镇压太平军,在籍侍郎曾国藩帮办团练(是乡团、练勇合称)。乡团是将“居虽星散,闻声相数,不制旗帜,不募勇士,农夫牧竖,皆为健卒,耰锄竹木,皆为兵器”;所谓练勇是“于省城设立一大团,认真操练,就各县曾经训练之乡民,择其健壮而朴实者,招募来省,练一人收一人之益,练一月收一月之效”。起初曾国藩着重办乡团,在乡团有成效的基础上才扩大练勇,创立湘军。其编制,陆师,以五百人为营,营辖四哨,哨辖八队;水营官兵四百四十七人,有快蟹、长龙、舢板等船只二十一艘(后为五百余人,船三十艘)。咸丰四年一月二十八日(1854年2月25日)水陆两师共计一万七千余人。以营为单位,每营设营官一人,各营彼此独立,互不统属。全军服从曾国藩一人,不受其他任何人节制。灌输封建伦理纲常,加强思想控制。“兵为将有”,为清朝兵制一大变革。湘军不断扩大,后会集湘潭,发布《讨粤匪檄》,开始对太平军作战。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在靖港与湘军一战,湘军被击败,几乎全军覆灭,只剩下四千人。后因湘潭地区太平军内部矛盾,使湘军败而复振。进攻湘潭,岳州、武汉,破田家镇。咸丰九年(1859年)春,受困于南昌的湘军乘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杨韦内讧”进行反扑,攻取武汉。咸丰八年(1858年),破九江后在三河之役湘军被歼。咸丰十一年(1861年),湘军占据安庆、杭州。同治三年一月二十四日(1864年3月2日)合围天京。同年六月十六日(7月19),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随后又在皖、鄂、豫、鲁、苏等地镇压捻军,在西北、西南地区镇压少数民族起义。是清代与淮军并兴的汉族地主武装。 湘军清末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而创建的封建地主武装。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团练基础上编制而成,逐渐扩充,水、陆皆备。具有浓厚的私兵性质。为太平军的凶敌。1864年在英法侵略者的支持下,与淮军共同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嗣在鄂、豫、皖、苏、鲁等地镇压捻军,并参与扑灭回民、苗民起义烈焰。主要将领左宗棠、曾国荃、刘坤一等先后出任总督,成为反动势力中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与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争权夺利,后渐为李鸿章的淮军集团所取代。 湘军以曾国藩为首的地主阶级武装。清咸丰三年(1853),帮办湖南团练的在籍侍郎曾国藩为对抗太平军,将湖南湘乡练勇和江忠源的楚勇以及湖南各地练勇加以扩充编练而成。曾国藩先在长沙编练陆师,后至衡阳、湘潭分别设厂造船、制炮、募勇,编练水师。湘军采取兵自招、将亲选、先选将、后募兵的组建方式。凡成立一营,先由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官,哨官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勇丁。所募兵勇,需取具结保,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加强思想控制,使全军成为曾国藩的私有军队。湘军只听命于曾国藩。朝廷只能通过曾国藩去指挥。这种 “兵为将有” 的制度,是清代兵制的一大变革。湘军分陆师和水师两种,以营为基本单位。陆师每营勇丁500人,官佐5人,长夫180人,共计官勇夫役约700人。营辖前、后、左、右千哨,哨设哨官、哨长; 哨辖1~8队,队设什长。水师每营官勇447人,有扶蟹、长龙、舢板等船21艘,后调整为每营500余人,战船30艘。咸丰四年 (1854) 二月湘军正式建成,计有陆师13营6500余人,水师10营5000人。还有夫役、工匠等,共1.7万余人。以后,随着军事上的需要,不断扩充发展至12万人。湘军首领为曾国藩、胡林翼、江忠源、左宗棠。其主要将领有罗泽南、塔其布、杨载福、彭玉麟、曾国荃、李续宾、李续宜、鲍超、刘长佑、王錱、刘松山、刘锦棠等。同治三年 (1864年),湘军攻下南京后,曾国藩旋即裁撤勇兵2.5万人。次年,除水师改编为长江水师,以及一部分陆军参加镇压捻军和苗、回民起义和收复新疆外,大部解散回乡。 湘军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而建立的反革命武装,实为曾国藩为首的军阀队伍。1853年清政府命曾国藩协助湖南巡抚督办团练,开始编练湘军。他办湘军的特点是实行封建乡土结合,建立严格的个人隶属关系。大小将领主要是用湘乡人和至亲密友、门生故旧。士兵也都招募湖南人。整个湘军营制,大帅选用统将,统将自置营官,营官自拣哨官,哨官自行挑选什长、士兵,每个营只服从营官一个,各军只服从统将一人。各军各营彼此独立,互不相统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从此,“兵为将有”,成为清朝兵制的一大变革。1854年春,湘军水陆两军练成,约17000多人,以后逐渐扩大,成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最凶恶的一支反革命军队。还参与镇压捻军和回民、苗民起义军等活动,成为新起的维护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武装政治集团。 湘军晚清曾国藩创建的军队。分水军和陆军。水军每营500人,有长龙8艘,每艘24人;舢板22只,各14人。陆军每营也是500人,分4哨,每哨分8队,每队10人。1854年,湘军编成,共有水军10营5000人,陆军13营6500人,还有工匠等,共17000多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起了很大作用,曾于1861年攻占安庆,1864年攻陷天京。曾国藩的湘军,实为军阀之鼻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