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滑稽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滑稽戏

滑稽戏是在抗日战争中期,在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下,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逐步演而来的新兴戏曲剧种。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著名滑稽演员王无能一人成档,专事滑稽曲艺的演出。当时人们把这样由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角戏”。除王无能外还有著名的独角戏演员江笑笑与刘春山。江、刘二人与王无能鼎足而立,各有所长。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一些独角戏艺人和文明戏演员纷纷组织滑稽剧团,逐步取代渐趋没落的文明戏。从此,滑稽戏成了颇有影响的戏曲剧种。
滑稽戏的剧目大致可分五类:第一类是根据独角戏的“段子”发展和改编成的。其中《三毛学生意》、《七十二家房客》,因其思想性深刻和艺术性完整,已成为滑稽戏优秀的传统和保留剧目,并被搬上了银幕。第二类是从文明戏移植而来。主要有《方卿见姑娘》、《包公捉拿落帽风》、《济公》等。第三类是解放初期从话剧、戏曲、电影剧本移植、改编的。移植的地方戏剧目,有《苏州二公差》、《好好先生》;根据话剧剧本改编的,有《幸福》、《西望长安》等;根据话剧剧本改编的,有《小九妹》(即《蜻蜓姑娘》)、《万无一失》(即《天罗地网》)等。第四类是根据外国剧本改编的。如《活菩萨》一剧,连续演出竟达一年零九个月之久,创自有滑稽戏以来演出场次最多的纪录。第五类是新创作的剧目,如《样样管》、《不夜的村庄》、《满园春色》、《性命交关》和《一千零一天》等。1981年9月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时,滑稽戏《阿Q正传》被列为上海纪念演出的重点剧目之一。
滑稽戏的音乐沿用独角戏的“九腔十八调”。滑稽戏的表演,是以独角戏、相声等曲艺的表演为基础,又吸收了文明戏的表演。滑稽戏演员在“说”、“唱”和形体动作等方面都有许多明显特点:一、优秀的滑稽戏演员不但要会多种戏曲唱腔、常用民间曲调和流行歌曲,而且还要学会各种流派唱腔。二、滑稽戏演员要求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如上海话、宁波话、绍兴话、杭州话、苏州话、无锡话、南京话、扬州话、山东话、四川话、广东话等,而且往往以会讲混杂的方言为妙,如广东上海话、 北京四川话等。滑稽戏演员有时还要根据戏剧的需要讲说英语、 日语等外国语言。三、滑稽戏的形体动作是特别夸张的, 有时简直夸张到荒谬的程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