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漕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16 漕运

本意指水路运输,后专指历代王朝所征田赋的部分粮食送往京师和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漕运起源于秦,将山东粮食运往河北作军粮。从西汉到唐,都将东南地区粮食经黄河、渭水运往关中、洛阳。宋建都开封,东南和西北地区粮食分由汴、黄、惠民、广济四河输送,以汴河为最多。元建都北京,主要海运。明、清东南漕粮都经大运河至通州,转到北京。漕运是压在人民头上沉重的负担,但官府为维持漕运,必须治河。因而漕运在便利交通,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和商品流通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辛亥革命后漕粮改征货币,遭运随之废止。

漕运

即漕粮的运输。起于秦汉。秦始皇时,曾将山东粮粟运往河北以供军粮。汉初,每年转运山东粟数十万石至长安。以后,历代政府除调运黄河流域的粮食外,还从长江流域转漕北上。隋代,先后开凿了广通渠、通济渠和永济渠,将黄河、淮河与长江三大水系连为一体,奠定了大运河的基础。隋炀帝时,漕运畅通,积粟至二千六百万石。唐开元、天宝年间,亦每年漕运粮食二三百万石。宋都开封,东南和西北的粮粟分由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渠河输送,以汴河为最多。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仰给于江南漕粮,因运河壅塞不畅,遂行海运,每年海运漕粮一二百万石,最多达三百万石。明初,仍行海运,每岁运漕五十至六十万石,以济北边军粮。永乐间迁都北京,疏浚运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停海运而改河运。先后行支运、兑运、长运等法,由民运改军民共运,最后逐渐全归军运。明初,运粮无定额,成化八年(1472年)始定正、耗粮共五百万石。清沿明额,前期全行河运,并改军民交运为官收官运。道光时,因运河输挽艰难,改河运为海运。道光六年(1826年) 首次海运一百五十七万余石。二十八年以后,海运成为清代漕运的主要方式。河运岁输十二至十三万石,海运一百二十万石。从同治十一年 (1872年)起,将海运漕粮一部分改为招商轮运,每年二十万石。咸丰、同治以后,漕粮开始部分地改征折色。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除江苏、浙江两省仍漕运一百万石外,余皆改折。辛亥革命后不久,彻底废除漕运制度。漕运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对维护封建统治有着重要意义。长途运输中,每年浪费的人力、财力极为浩大,加重了民众负担。但是历代运漕水道的开凿和修浚,使南北水运系统因而形成,对商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海运漕粮的兴起,对于中国航海技术的提高和沿海运输的发展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漕运

见“交通”中的“漕运”。


漕运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其征粮装船由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原指水路运输。唐、宋时代以河运为主,元、明时代开辟海道。清光绪二十六年(1906年),漕粮全改用机动船和铁路列车运输。辛亥革命后漕运始告结束。

漕运water transport of grain to the capital

中国历代政府将所征粮食解运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水上运输。秦代将山东粮食运往北河(今内蒙乌加河一带)作军粮;自西汉到唐朝都将东南粮食经黄河、渭水运往关中或洛阳;宋建都开封,东南和西北粮食经汴、黄、惠民、广济四河输入开封;元建都北京,主要由海上运粮;明、清时期东南漕粮都经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往通州、北京。宋以前皆为民运,元设万户府按台,始改为官运。历代漕运每年有几百万石,运输耗费巨大,有时甚至以十几石粮代价运一石粮。清道光年间运河淤塞,漕粮以海运为主。辛亥革命后漕粮全征折色,漕运废除。

漕运water transport of grain

历代政府将所征粮食通过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也有陆运部分)方式。这种税粮叫“漕粮”。从西汉到唐,都将东南税粮经黄河、渭水运往京师所在的关洛。宋代建都开封,东南和西北税粮分由汴、黄、惠民、广济等四河输入,以汴河为最多。元代建都北京,主要用海运。明清东南漕粮都经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往京师。清道光年间运河淤塞,乃以海运为主,并渐改征折色,减少运量;同治十一年(1872),用海轮运漕后河运停止。1911年以后漕粮全征折色,漕运废除。

漕运

本意为水道运粮,后专指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将南粮北调至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以供养朝廷官吏、军兵的特种运输。秦始皇攻打匈奴时,使天下“飞刍挽票”,将山东粮食运往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以供军用。汉武帝曾发数万人开凿渭渠以缩短运粮路线,漕转山东之粟,以供给京师食用。元建都北京,又开海运之制,由南方直抵北京。明、清两代沿袭旧制,宋代以前皆用民运。元设万户府始用军运。明分军运、民运两类。清改为:“官收官兑。”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运河淤塞,以海运为主。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停止河运。辛亥革命后,漕粮全部改征货币,漕运随之废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