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潘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潘菽1897—1988Panshu

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 曾用名潘淑,字水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年留美主修心理学,1923年获印第安那大学硕士学位, 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心理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49~1956年先后任南京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兼心理系主任。195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后任该所所长。历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早年注重心理学的实验研究。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一直探索改革旧心理学和建立科学心理学的途径。主要成就有:
❶主张中国心理学研究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要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积极而有批判地吸收外国心理学研究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有分析地继承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❷倡导从整体上提高心理学的科学性,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见解,例如,心理活动是一种具有新质的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的首要而基本的观点是生活、实践的观点;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两个基本范畴,意识即是综合的认识,等等。
❸曾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讲授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十余门课程,为培养中国的心理学人才做出了贡献,是新中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概论》(1929)、《社会的心理基础》(1929)、《心理学的应用》(1934)、《心理学简札》等;主编的书籍有:《教育心理学》(1981)、《人类的智能》(1982)、《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与高觉敷合著,1983);主要论文有:《论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1980)、《论所谓心身问题》等。

潘菽1897—1988

江苏宜兴人。心理学家。北平大学哲学系毕业,留学美国研究记忆问题,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涉猎很广。先后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理论心理学》、《语文心理学》等课程。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概论》、《社会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主编)等。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会主任等职。

潘菽

中国心理学家。生于1897年,1988年去世。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概论》(1929)、《心理学的应用》(1934)、《教育心理学》(1981)等。涉足心理学的多个领域,如实验研究、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身心问题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