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潞公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潞公集诗文别集。北宋文彦博(1006—1097)撰。四十卷。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进士。庆历末,击败王则起义,由参知政事升一任宰相,封潞国公。熙宁初,反对王安石变法,为安石所恶,力引去。后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寻以太师致仕,居洛阳。元祐初命平章军国重事,居五年复致仕。前后事四朝,任事约五十年。卒谥忠烈。其集陈振孙著录四十卷,补遗一卷,然叶梦得序则称彦博集因兵散佚,其子维申追辑为二十卷。此本非叶氏所序本,亦较陈氏之本佚一卷。含赋、颂二卷,诗五卷,挽词一卷,论一卷,表、启一卷,序一卷,碑记等一卷,杂文一卷,奏议十七卷,进尚书孝经解一卷,陈乞、辞免等九卷。彦博不以诗名,然其诗却情文相生,风格秀逸。其文则多涉政事,不事雕饰,而以议论通达见长。集内奏剳下多注年月,可与正史相参。王士祯尝掇其佳句,载之《池北偶谈》,称其诗“婉丽浓妩,绝似西昆”。有《四库全书》本。 潞公集四十卷。宋文彦博(1006—1097)撰。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 (今山西介休县)人。仁宗时,进士及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侍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因处理西夏边防事务政绩显著,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八年 (1048),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宰相)。为相近五十年,主政事四朝。封潞国公,卒,谥忠文。文彦博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他说:“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众为先。陛下历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举之弊耳”。其为人尊德乐善,接人待物谦下有礼,尝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置酒赋诗相乐,谓之“洛阳耆英会”,成为一时盛事。彦博诗风格秀逸、情文并茂,王士祯称其“婉丽浓妩,绝似西昆”,曾掇其佳句,载于《池北偶谈》。其文不事雕饰,而议论通达,卓然经济之言。叶梦得在序中称:“其未尝有意于文,而因事辄见,操笔立成。简质重厚,经纬错出。譬之贲鼓镛钟,音节疏缓,杂然并奏于堂上……”。所著《潞公集》,包括赋颂二卷、诗六卷、论一卷、表启 一卷、序一卷、碑记墓志一卷、杂文一卷,其余皆为奏议箚子之文。《潞公集四十卷》有 《四库全书》刊本。另有《山右丛书初编》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